35、 孔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治穷专家.
第36章孔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治穷专家。
“血雨腥风,血雨腥风,但该死的利息更可怕。”方清之喃喃自语的说道。
“有的,一个欠下还不完的利息,然后跑路的叔,还有非要用自己儿子顶上去还账的爹。”方闲道说道。既然无法逃脱苦力的命,就痛快痛快嘴巴。
“欠打的小子,干活还顶嘴,用功劳痛快嘴,不是全白干了么?”方清之笑骂道。
“说的好像,我不吐槽痛快嘴,你就找不到借口扣发我工资和奖金是的。早就注定不想给我钱,无非是用要脸的理由,还是不要脸的不需要理由而已。”方闲道黑着脸,不痛快,念头什么时候能通达。
从孔子那时候,说话就不痛快。
而立,不或,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就是告诉岁数大的人,认清自己,别不清楚自己是个渣渣,还在那瞎比划。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十五岁的时候就站起来宣布,“在座的诸位,天下的英雄和豪杰,你们在我面前都是都是渣渣。春秋战国这种乱世,还得我来终结。”
咔嚓,春秋战国没了,一晃眼2000多年过去了,天下一统,华夏始终屹立,孔老二立了2000多年,没人能晃动。少年孔子是一点没吹牛。
毛都没长齐就准备平天下,扫六合,这才是真实的孔子,真实的百家诸子,真实的英雄豪杰们的面目,在孔子面前,真都是渣渣。
年轻决定世界。
放眼天下,都是少年成名。抓住不住少年,就决战不了未来。一个在十八岁之前还稀里糊涂的,基本就是想糊涂一辈子。
一个地方会糊里糊涂几十年,也是在这个城市年轻的时候就这样了。
年轻令人畏惧,令一个地方‘师长’、‘父辈’、‘领导’、‘精神导师’、’‘意见领袖’、‘家庭与社区的主心骨们’畏惧。
对错是一个长远的验证过程。
对错是我的世界和你的世界如何相处。涉及到的利益,涉及到人心最不可测,最不可言语,难用对错判断的暗面,处理起来是棘手,难办的。
方闲道不愿意卷入这其中。会把自己搞疯的,不擅长处理这个问题、
方清之是不得不为之。在西北快5年了,对西北经济发展是有切身感受的,就是难,难,难,一把沙子塞进嘴里,说不出,说不明白的难。不如此何必非要把自己的叛逆之子拉进来,牺牲他在南方更快捷起步的机遇。
之前在金融海滚了十年,方清之对人心感悟是顶尖的上上智敏感者。“势”是不可挡,在破“势”之前,都是逆风而行。
人心既为‘势’,破‘势’需要移风易俗搞教育,十年培土,十年扎根。三代奋斗,革命斗争的诗书洗涤,定人心,打破这千百年来的破坏与桎梏。帮助当地的年轻一代崛起,击碎那些贫穷的桎梏。
这才是真正的落实惠民,彻底改变这个地方,这个城市,这个穷困之地的最佳策略,受益百年,但是做事的人会受到多大的猜忌,会遇到多大程度的危险?
穷庙富方丈,再瘦的马也不影响吸血虫们的“幸福模式”。即使死到眼前,也有那近视眼和瞎眼的猫就是稳如泰山的等死,更不要说拖人下水一起死的卑劣蛇鼠。
治理贫穷,带动共同富裕,授人以渔的反贫困工作实质就是一场经济战争,是一场翻天覆地,改变一个地区,上万人命运的过程。
但是每个人的观点,对待命运和生活的态度并非一致的,占在你身边的会是实力最强的么?会是人数最多的么?
贫困也是有客观规律性原因的。
生理障碍、阅读障碍、理解障碍,语言障碍等等,阻碍着贫穷的人接受必要的教育,学会必要的知识。
心态上,安于贫穷,信心丧失,有一日算一日的心态。这是贫穷阶级的。小富而安,不想在冒险失去一切的中间阶层。这是经济风险上的,缺少保险机制。犯罪阻碍,竭力以贫穷为保护屏障的犯罪活动是可以镇压的,形成的惯性却是难改的,打打杀杀,暴力垄断市场导致发展停滞,市场交易失灵。天花板,阶层固化,都是病症。
导致了极端的独木桥效应,明显的单一“发财”路径,相互残杀,内耗不断,相互压制,只争利不做事。人生命运只有高考一条路,就是个悲剧。
人心的险峻超过现实山峰的险峻。不破“势”改风向,这些绊脚石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贫困大山。
擅长和习惯于人心运筹的方清之对此非常头大。解决区域贫穷,孬人做不了,老实人做不好,非的精中之精,手腕高超的人物,还得配上时机和运气背景才行。
虽然自己手里有大把的优秀人才。但他们不欠方清之的,更不欠这异乡异土。能力大者,牺牲大者,所图也大。一声令下让他们赴汤蹈火,后面就不管了?他们能起正作用,也能起反作用。赌他们的人品、信念和牺牲精神?
信念和牺牲可不是轻飘飘的概念,是代表了体系的承诺和价值观。信念he牺牲无回报会直接导致体系和队伍的崩塌。向前一步变成全体向后一步退。不能为一个枣,砸了一地的瓜。这就是忽视牺牲和信念的代价。
难平衡。
方清之为了安全,亲自上阵忙了3年,也没搞出个头绪,反而载了个跟头。要说跟能力有关系是有。心态上的关系更大。
小战略服从大战略。刚正面,牺牲很大,也得去做。但是心态上的调整不是说调整就调整过来的。
对治理地区贫困这个问题,方清之的也是有不同的看法,强行扭转自己的看法,硬拧着自己挑战这个自己不理解的任务,也搞的自己疲惫。
事就是这个事,一旦失衡,崩塌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个人牺牲之后,搞出了个更糟糕的局面。
方清之觉得自己有心魔了。
治穷的任务=球,球在自己脚下,再传出去就等于自己认输。方清之需要考虑承认“受挫”后的连锁反应。
对于习惯了火箭速度的方清之,降速是难以忍受的。年轻时候基本没遭遇过这么大挫折,年纪大了承受不起这种挫折。
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牺牲,最后变成了无意义的失败,这种挫折,焦虑就是如此真实,挥之不去。让方清之难以容忍让其他人接手这个局面,做成功,这等于打败自己。
心魔难去。一切还要尽在掌握,在这段时间内争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数来数去,不动武力,不大开杀戒,能打开局面,移风易俗的能人高手还是有的。但方清之的钱也不够用了,也不愿意付出高价了,被苦日子折磨的。
想要既是人才还是奴才的双才,还是有,而且很多。大把大把为生活所迫的人才,愿意当奴才。
但是驱赶驱使这些人才+奴才的企业奴隶主们才是最大的问题。企业奴隶主们坚持赚钱永动机的模式永远不变。只会为自己的手段和手腕而赞叹。却不会把这些人,当做而人而已。
有一天,永动机实现了。
奴隶主们的愿望也会实现。
永动机不会出现,焚烧世界的烈焰却总会出现。
愤怒的火苗和火焰,一直是燃烧在心里的,只是等待时机而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七十年,平平安安到善终的,没几个的。
能撬动这么大局面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二、三十年布局玩死你也很正常。
方清之看多了这种情况。常在河边走的,才畏惧河里的鬼。
“你想骂我,我理解。
吃亏上当多了,学会隐藏自己,宁可烂掉也别便宜了那些总占自己便宜没完没了的王八蛋。老实人也不是没想法,没有恨的。
能让自己人恨自己人到这份上,能不出问题么?
抢劫能致富,还不受惩罚,谁还老实的种庄稼等着被抢么?人心浮动,就是最大的复仇,搅乱了整个城市的心态,风气变坏,城市就完蛋。
这件治穷的事,我没法压着别人,欺负着别人去跳这个火坑。但我们毕竟是利益相连的父子,利益的纽带,资产和资本的纽带非常牢固。这也是血缘和家族的优势。总能化解掉仇怨。
生活不是讲故事。
生活更不是宣传电影。
生活是一本书。一本翻开后,无论它是好,是坏,总得读过一遍,才能说生活,我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
站在陆地上的人,总是对神秘而慷慨的大海有着丰富的好感和想象。沙滩、阳光、比基尼、潜水、丰富而美味的食物,以及海岛上的逍遥假期。
对以海为生,驾驶小舢板,出海讨生活的先民,海洋是恐惧的。每年死在海里人,多的数不清。除了那些天生适合这一行当的,没有不战栗于海洋的另外一面。
沙漠也是同样如此。
浩瀚、神秘、荒凉、壮美,自然,寂静,对所有打算征服它的匆匆过客都是如此。对那些生于此,长于此,年年岁岁,日复一日征服沙地和荒漠,试图过上幸运的生活的西北人而言,只有不幸和更加不幸。
死亡产生恐惧,恐惧产生敬畏,敬畏而产生崇拜。对资本而言,没钱和贫困是比死亡更可怕的。在荒凉之地,要么是最懦弱卑怯的鹅城贫民,要么是最凶残狡诈的黄四郎之流,这套不合时宜的秩序法则和生存习惯牢固的刻印在每个人,每个阶层,每个社区。
这是火炉。
今后你要走什么路,能不能走,在年轻时候弄清楚,在我能把你拽出来,保你安全的时候,这是最宝贵的锻炼机会。
也是我期望的所在。家族放心的归你领导之前,必须经历考验。而这就是考验之一。生活不会因为愿意而不愿意而改变。”
又是白玩,不成老大,不自由,不脱离,终归还是要在这个规则体系下,乖乖的去爬行。无非是位置高一点。但还不是一样很憋屈的想离开、
方闲道无奈的笑了,“要说治穷,我也是有一招办法的,让咱父子两都解脱。孔子就是最早治穷的专家。孔子搞了一圈教育和学问,然后诸子百家之后,咔嚓一下春秋进战国,奴隶都解放成农民了。”
方清之回手一巴掌,拍方闲道脑袋上,“别搞过火了,你想用民智来带动自我革命,很容易过火的,火烧的快,去的也快。”
(本章完)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