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吕大人回家种地去了
吕本总算是知道今天为什么情况这么不对劲儿了。
这明摆着就是有人恶意暗害自己啊!
只见吕本的身形一晃,登时便反应了过来。
而后腿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一口气溜溜的朝着自家的方向~跑去。
吕本连前门都没敢去。
直接从吕家的后门回到了家中。
当吕本回到家里时,偌大的吕家已然彻底的乱做了-一团。
吕本今日带头上书的消息一经传开,便有几个丫鬟直接带着东西翻墙跑了。
随着消息越传越广。
很快,吕家的家仆、长工也陆续的带着东西逃离了吕家。
仅仅几个时辰的功夫。
吕家的仆人就跑了将近一半。
连吕家的管家都带头跑了。
开玩笑。
自己一代人给你吕家打长工也就算了。
你姓吕的还想我们世世代代的给你吕家当奴才?
痴心妄想!
不仅如此,吕家的围墙还时不时有人扔进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吕家整整乱了一整宿。
才堪堪平寂静下来,而至清晨时分,城外租种吕家土地的佃户们还给吕本准备了一份大礼。
原本吕家在城外的近一千亩良田的一百余佃户,一大早就守在了城门口。
一清早就直接冲到了吕家,直接就退了租。
一千亩地啊!
整个吕家,就是连东宫的吕氏都算上,也不过就是六口人啊!
就是把整个吕家都给累死。
也种不完这一千亩地啊!
更何况,大明律可是有明文规定。
无故废弃良田一亩就要鞭十鞭。
这一千亩地,就是一万鞭,这不得把自己给抽冒烟了啊!
吕本看着面前的这些佃户。
两眼一翻直接晕了过去。
……
……
朝会之上。
朱元璋一大早便端坐在了龙椅上。
细细的打量着昨日那些上书反对自己的御史言官们。
饶有趣味的咂舌道
“哟,今儿个咱的亲家怎么没来上朝啊?”
胡惟庸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赶忙上前对着朱元璋拱手道
“启奏陛下,吕大人,今日告假了……”
上朝?
还上个屁了!
吕本今天一大清早就拖家带口的出城去赶着牛干农活了。
现在吕本的大名都已经传到城外去了。
除非一斤租子都不收。
不然都没有佃户去给吕本帮忙。
堂堂吕家,累世耕读,谁能想到,一夜之间就成了这副模样!
地还是吕家的地!
就是全都撂了荒!
朱元璋昨天被吕本给顶成那副模样。
正找不着由头收拾吕本呢。
现在正是江南夏耕之时,若是误了农时,吕氏这一万鞭可就真的要挨上了。
朱元璋咂着舌看着面前的百官,微微颔首道
“成,年纪大了嘛,身体不好,告个假也是可以理解的。”
朱元璋这句话,无疑就是告诉文武百官。
吕家的事情,咱知道!
不仅知道,而且那些事情就是咱安排的!
朱元璋在这些御史言官的面前,连装都懒得装了!
说罢,朱元璋的话锋一转盯着面前的御史言官们问道
“那咱们继续说咱们的,昨日咱知会各位爱卿的事情,咱们接着议啊!”
偌大的奉天殿上,鸦雀无声,所有的御史言官们都低着头。
但是今天朝堂之上没有吕本了。
也没有人敢当吕本了。
吕本的下场就在那摆着呢!
人家老朱都没直接动手啊!
就想了个法子把朝堂上的事情给“泄露”出去了!
这还是天子的儿女亲家啊!
你们御史言官的脸大,还能比亲家的脸还要大吗?!
“陛下,这,这,这昨天,吕大人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您不能,起码不至于……”
那躲在人群中的御史还没说完时,身旁的几人便已经悄悄的向后退去。
将他一个人给突兀的仍在了原地。
还没等那御史说完,便感觉到周围凉飕飕的。
抬起头来才发现,自己已然站在了队列之外。
朱元璋正“和蔼可亲”的看着自己问道
“那,你是对咱这个政策有些微辞喽?”
“噗通”一声那御史便跪倒在地。
自己家起码也有将近四百亩地啊!
·····求鲜花······
虽然不及一千亩那么多,但是对于这御史来说,也没什么区别了。
自己一家是绝对不可能种的过来啊!
想到这里,那御史赶忙连声道
“臣万不敢有此歹念,陛下此举必为千古传诵,刚才那些话,臣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还请陛下勿要为小人所蛊,救我大明百姓于水火!”
此话一落。
那御史顷刻之间感觉到了身后传来的一阵鄙夷的眼神。
“噌”的一股无名火气涌上心头。
说罢,那御史便义正辞严的看着朱元璋起身高声道
“陛下,此举纵然是到了孔圣陵前,先圣在天之灵,也定然会鼎力支持陛下。”
...0...
“此政陛下宜当从快,从速,早日使我大明子民,沐浴王化!以彰我大明天恩!”
站在百官队列之首的胡惟庸彻底傻眼了。
昨天朝堂之上还不是这幅模样啊!
朱元璋竟然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就彻底化解了看起来铁板一块的御史言官!
怎么短短几天的时间不见,朱元璋的手腕就上了这么多个段位?!
见此时尘埃落定。
朱元璋胸口的大石也算是搬走了大半。
不过朱元璋这次加赋也不是说加就能加的。
首先就得把天下的田亩彻底的清丈出来。
同样朱元璋也打算在各郡县重新设立一个职司。
毕竟日后开荒申报这些东西。
都是常态化的事情。
全都压在县官的身上,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同时这也是关系到百姓衣食的大事,自然是不能就这么弃之不管,还要对应的设立一套完善的监察机制。
这些组织架构搭建完毕之后,才能开始加赋。
虽然朱元璋知道,这不是一个小工程。
但是老朱知道。
即便是大明现在的蒸汽机、航海一事无成。
历史仍旧按照原本历史上走到了崇祯年间那个模样。
崇祯只要按照这套班子只给富人加赋也不至于能最后闹到天下沸反盈天的地步。
处理完了当日的朝政。
朱元璋这才心满意足的朝着坤宁宫的方向走去夕.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