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老朱想把衍圣公留下?

下载APP

144,老朱想把衍圣公留下?

  刚刚入秋,辽东的天气已然明显的凉了下来。

      

      徐达跟汤和不敢耽搁,留给大明的时间已经不到一个月了。

      

      必须要在这一个月之内,结束这一仗,不然的话,等到冬天的第一场雪落下,明军将不得不退回辽河以西,待到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再想找到这些女真人,那可就难如登天了。

      

      辽东行将入冬,而在千里之外的金陵,却仍旧是盛夏时节。

      

      翻看完了这几日辽东奏报朱元璋,也继续看起了朱标送上来的六部变法细则。

      

      心里想着大明变法的事宜。

      

      朱元璋的心里也不由得有了一点点小想法。

      

      此番孔希学入京,无意之间便使得大明的变法推行顺利了不少。

      

      用衍圣公来对付读书人有多好用,朱元璋可是太知道了。

      

      不是说咱辱没了圣教吗?咱就先从孔家改起!

      

      朱元璋这么想,其实也不是偶然的~。

      

      从王莽开始,历朝变法的时候,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动不动就会选择—托古改制的办法。

      

      比如西汉末年王莽变法,便是托古改制,明末之时西学东渐,亦是声称西学乃中原上古所创,不过是失传了罢了,西学东渐是为往圣继绝学,清末之时的孔子改制考也是出于此等动机。

      

      不过显然朱元璋并不是很想七拐八拐假托孔子的名义去变法。

      

      咱直接让孔家的后人站过来不就完了?

      

      你士大夫说你才是孔家传人?

      

      不好意思,你就算是再纯的传人,能有孔希学纯?

      

      什么?

      

      说孔希学不一定是孔家后人?

      

      敢对洪武朝的读书人说这句话吗?!

      

      信不信刚一出门就有人找你玩命!

      

      其实朱元璋也可以诏孔希学入宫,降一道严旨意。

      

      逼孔希学就范。

      

      但朱元璋思来想去,还是最终决定趁着孔希学还在京城,带着秦湛那里多溜达溜达。

      

      毕竟刘伯温、李善长他们,在去了几次秦湛那边之后,也都对秦湛佩服的五体投地的。

      

      起码这样一来,不会授人以柄,大不了孔希学实在不愿意,自己再降旨逼孔希学就范便是了。

      

      原本朱元璋还以为孔希学会跟往年一样坚定的拒绝,而后尽早返回曲阜。

      

      万万没想到朱元璋刚跟孔希学开口提了几嘴,孔希学竟然满口答应了下来。

      

      洪武年间的孔家,其实还不似清末之时的孔家那般。

      

      虽然有宋一朝,将孔家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那对于孔家来说,只有随着赵宋南迁的南宗受到了优待罢了,北宗也就是大部分的孔家人过的是什么日子?

      

      澶渊之盟之前,辽人时而南下劫掠,过了黄河便是曲阜。

      

      好不容易澶渊之盟,四海承平,天下各地的百姓都能过两天安生日子了。

      

      但那是曲阜啊!

      

      天下百姓能过安稳日子,曲阜能消停吗?在澶渊之盟之后不久,赵宋就把曲阜西北边百里处的一个“小”水潭给划入了朝廷治下,凡采莲打渔百姓,必须按船交税,有三两个不堪重负的百姓聚在这里搞了点小事情,这个小地方的名字叫做一一梁山。

      

      虽然在真实历史上的梁山,完全不能跟方腊相提并论,而且历史上的宋江也根本不是为了招安而造反。

      

      恰恰相反,历史上的宋江接受招安的目的跟明末的张献忠接受招安的目的一样,就是单纯的为了保存实力获得喘息之机,在接受招安之后很快便再次揭竿而起,只不过这一次赵宋早已有了准备,宋江及所部三十六将在宣和四年再次起兵之后便被大将折可存擒杀。

      

      而后的事情就简单了,金兵南下,曲阜直接不归大宋管了。

      

      虽然说赵宋朝廷嘴上说着尊孔衍圣,但是在辽人、八百里梁山、金人这一通轮番折腾之后。

      

      真正想尊孔的赵宋,已经没尊孔的能力了。

      

      至于金人、元人,指望他们动动嘴皮子给个封号还可以。

      

      我大元连科举都废了,还在乎你个姓孔的饿没饿死?

      

      经过这四百年的折腾。

      

      大部分的孔家人就算是嫡房的过的也最多就是普通乡绅的生活了,远一些的孔家人,基本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此时的孔希学真正担心的,不是孔家的富贵。

      

      反而是有些真正在乎儒学的未来。

      

      因为孔希学一生所有的光环,都源自于他是圣裔。

      

      原本自从开始读书以来,孔希学就对程朱理学并不怎么感兴趣,动不动就是什么“存天理,灭人欲。”

      

      本来的时候,孔希学压根就没怎么多想。

      

      但是现在被秦湛这么一提醒之后。

      

      孔希学才猛地反应过来。

      

      自家老祖宗说过存天理灭人欲吗?!

      

      孔希学这几日在京城,仔仔细细的将儒学十三经给整整翻了一遍。

      

      凡是涉及存天理、灭人欲的内容,皆出自程朱。

      

      .........

      

      而反观孔家的老祖宗。

      

      反而对这件事没有任何提及,相反,孔子不仅仅不说灭人欲,在孔子的眼里,有些甚至不那么正的人欲在孔子的眼里,都是理所应当的。

      

      诸如叶公语孔子曰:吾乡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大意为我家乡的人正直到亲爹偷了一只羊,儿子主动去举报而且做证人证明是自己亲爹偷的羊。

      

      孔子对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显然孔子不仅没说过什么灭人欲,甚至将人欲、人伦这些东西给凌驾在了律法之上。

      

      孔希学本身就是出身贫寒,而且喜饮酒,经过秦湛那么一说之后,孔希学也猛地意识到。

      

      程朱那种“存天理,灭人欲”这样的主张,在变態多的时候,或许能形成一时风气。

      

      你可以指望江山代有人才出,但你不可能指望江山代有变態出。

      

      等到那个时候,这些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的士大夫们捞够了本钱,拍拍屁股走人了。

      

      而脏水却全都泼到了孔家的身上。

      

      关键是这个脏水是孔家做的孽,他们也就没话说了。

      

      可你程朱两人胡扯的东西,干嘛往我孔家身上凑!

      

      等到那个时候,在孔家周围的光环将尽数散去,就像秦湛所说的那样,孔家到时候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大.

    

    看《支教大明》最新更新章节上9x.com 分享越多,更新越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