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大明士大夫不用纳税?

下载APP

173,大明士大夫不用纳税?

  他继位之初,朝中奸佞不法,天下百姓人心思动。

      

      他的前任沉溺个人爱好,致使朝中文恬武嬉,因此继位之初,他不得不丧师失地,拱手让出几十万将士拼命打下的疆土。

      

      因此,他继位之初便攘除奸佞,一时之间,朝中《众正盈朝》,致使朝堂内外,大有中兴气象!

      

      不过这一切,终究难以遮掩,他接手的是一个烂到不能再烂的摊子,在他的面前,站着一个前无古人的巨大通货膨胀,攘除奸佞仍旧难掩朝中党争之乱象,在清流误导跟绝对正确的逼迫下,他不得不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错误决定!

      

      他就是一一美稀宗乔·拜......呸,搞错了,重来。

      

      他就是一—大明思宗烈皇帝朱由检!

      

      ......

      

      小院之中,秦湛还在继续说道

      

      “等到崇祯时期,大明的通货膨胀其实已经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明初时,一两黄金可以在民间换到四两白银,经过了两百多年的万历元年,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例也不过就是变成了—433两黄金换五两白银。”

      

      “但是在张居正变法失败,以及大量的白银倒灌进大明之后,这一切都变了。”

      

      “万历二十年内阁首辅申时行致仕,仅仅过十年之后,就需要八两白银去换一两黄金……”

      

      “再过五十年至崇祯时期时,需要十三两白银才能换到一两的黄金!”

      

      “这意味着什么?”

      

      徐妙云在一旁瞠目结舌的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即便是崇祯年间,通过横征暴敛才征集到的一千万两银子,其实不过就是相当于太祖朝的三百万两银子?”

      

      秦湛微微颔首。

      

      “不错。”

      

      “但是实际上,崇祯时期的一千万两银子,远远不如洪武年间的三百万两银子。”

      

      “因为不只有白银输入了大明,同样也有大量的黄金流入了大明,因此这个比例并不能直观的展现出崇祯年间的通货膨胀水平!”

      

      秦湛的话锋一转,而后淡淡的说道

      

      “如果换成白银参照粮食的话,这个比例会变得更恐怖。”

      

      “万历六年,一石米的价格是五钱银子(明制一两等于十六钱),至崇祯年间,一石米的价格就已然骤增到了四两银子!”

      

      “虽然这是在明末连年天灾时的粮价,但是百姓吃的粮食、边关将士的粮秣,这些东西还是跟明初之时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即便是崇祯年间横征暴敛收来的那一千多万两银子,最终也不过就是能办洪武年间一百万两银子能办到的事情罢了!”

      

      “而且崇祯所面临的通货膨胀之可怕,不是现在的我们能够想象的。”

      

      “因为除了这一次通货膨胀之外,历史上任何一次通货膨胀时,生产力的发展都不是停滞的。”

      

      “这些发展的生产力,会生产出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起到消化通货膨胀的功能。”

      

      “但是这些,崇祯朝都没有!崇祯朝的生产力发展几乎是完全停滞甚至是倒退的!”

      

      确实如同秦湛所说。

      

      这些事情绝不是朱元璋他们可以想象的。

      

      而在一旁的秦湛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才继而说道

      

      “而且还有另外一点,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便种下的恶果!”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便集中到了朱元璋的身上。

      

      显然朱元璋已经习惯了。

      

      毕竟那些清流动不动拿祖制说事,既然是祖制,自己就不可能抖干净。

      

      “明代官员的俸禄实在是太低了,虽然有明一朝,一直是发实物俸禄,但是各级官服的书吏等等,均需主官一人承担,以九品官为例子,年俸六十石!”

      

      “折合下来,每个月五石粮,明代一石约为八十斤,一个九品官,一个月只能领四百斤粮食!用洪武年间的粮价折算,一个月的俸禄不到一两银子!”

      

      “就是这一两银子,还要去分给一个书办,焉能不贪?!”

      

      再一旁的朱元璋不由得勃然大怒道

      

      “俸禄低些又怎了?朱元璋不是已经免去了他们的徭役了吗?!”

      

      听到朱元璋的话。

      

      秦湛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惊讶。

      

      因为秦湛实在是搞不明白“黄老爷子”的文化水平。

      

      有的时候,“黄老爷子”对历史几乎是一窍不通。

      

      但是有的时候,“黄老爷子”的专业程度甚至比有些大学里的教授都还要了解明朝的历史。

      

      很多人误以为,明朝的士大夫的优待是免除税粮。

      

      实际上明朝士大夫的优渥从来不是真正直接从士大夫的应纳税额里免去多少。

      

      以正三品官员免粮二十石、丁二十丁为例。

      

      首先要搞明白,古代的徭役,是建立在土地缴纳赋税的基础之上的。

      

      粮二十石,指的是每年缴纳田赋二十石的地主需要承担的徭役。

      

      假设某县有两种徭役,其中一种,为通过京杭运河 往京城输送本地所粮服承机总问,让病地所的帐良,服话役之人要保证把粮草送到并且要自己承担这一路上的费用,依照定制是由当地每年缴纳田赋三十石的地主来承担。

      

      另一种是负责在县城里打更,也是自己负责筹备铜锣等物,依照定制是由城内缴纳田赋十石的乡绅来承担。

      

      假设这个三品官家里本来是交三十石粮的人,因为他成了三品官,他们家就只需要在县城敲锣便是了。

      

      而后面的这个丁的意思则是二十丁的人头税,对于三品官来说,并不重要。

      

      但是这个政策有一个最严重的弊端。

      

      那就是,朱元璋,对于这个家的概念,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

      

      因此有明一朝,罕有百姓分家,纵然是老祖宗已然过世多年,百姓也拒不分家。

      

      就是因为一家只需要出一份徭役!

      

      同时还在大力的培养家族中的有希望的后代读书。

      

      只要有一个考得功名,这些徭役,就统统可以免去!

      

      于是乎,每一个考中功名之人,背后都是一个不用服徭役的庞大家族!,

    看《支教大明》最新更新章节上9x.com 分享越多,更新越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