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大明将来的路!
良久之后,朱元璋不由得长叹了口气。
对于大明的这些“孝子贤孙”们,朱元璋的态度也一直在变化着。
从一开始的气愤,逐渐的朱元璋也意识到了这些儿孙的不易。
直到现在,朱元璋甚至都有点可怜起了大明的那些后世儿孙了,像是嘉靖、崇祯、天启这些皇帝。
一个个看起来似乎都是混账。
但是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无奈。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长叹了口气。
“看来咱以前,倒是错怪了这些娃子了。”
不了还没等朱元璋感慨多久,秦湛便在一旁补充道
“老爷子,那倒没有,其实这些皇帝有些事情做得还是比较过分的。”
“像是嘉靖,就特别喜欢养猫。”
“就在宫里养了一只名叫霜眉的猫,不仅给猫封了官,猫死了之后,还给猫打了口纯金的棺材,哦对了,这猫每个月还有些俸禄。”
原本有些伤感的老朱闻言登时便愣在了原地。
险些一口老血吐出来。
嘉靖朝老朱家自己的“龙子龙孙”都领不到足额的俸禄了!
你个小犊子有钱烧的给猫发俸禄?!
还给打金棺材?!
咱朱家自己人都停尸三十年入不了土!
你给猫打金棺材!
你祖宗都不舍得用金棺材!
朱元璋的血压登时便升了起来。
有的时候,朱元璋就会觉得自己的心里住着一个魔鬼。
每次一到秦湛这里来。
那个魔鬼就会悄悄的在朱元璋的耳边轻声道:“实在不行就把老四给阉了吧......”
毕竟解决了朱棣,就等于说是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了。
之前有一段时间朱元璋看朱棣的眼神都有点不对劲儿。
以至于现在朱棣一见到朱元璋,总觉得胯下有一股凉风吹过。
不过好在,朱元璋心中一直担忧的那个问题。
总算是得到了解决。
秦湛深吸了一口气道
“老爷子,其实您压根就不用担心这些事情。”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全天下最理性的百姓。”
“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皇帝是不是亡国之君,而是在于亡国之君对百姓做了什么。”
“大明也好,咱们村子也好,只要当家人心里真的装着百姓。”
“百姓一定不会忘记的。”
这句话,朱元璋也不知是在秦湛的嘴里听到多少遍了。
但是只有今天,朱元璋才算是彻底的坚定了信念,彻底的扫除了心中的最后一丝顾虑。
朱元璋心中最后一块大石被卸下。
整个人也仿佛是轻松了不少。
看着秦湛,朱元璋小心翼翼的问道
“秦先生,倘若真的像是老胡说的那样,朱元璋就开始变法,让这些读书人去当胥吏,会不会有些大材小用啊?”
话刚说完,朱元璋的心便悬了起来,生怕秦湛察觉出异样,赶忙补充道
“咱就是随口一问。”
秦湛倒也没往心里去,淡然道
“确实是有些大材小用......”
毕竟就是闲聊,秦湛也没怎么往心里去。
就像是打长途出租车的时候,司机难免会东扯一句,西扯一嘴。
秦湛现在闲来无事,细细想来,倒也不是说让读书人去当胥吏是大材小用。
而是在明朝初年,一个自幼饱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绝对算得上是稀缺资源了。
让这样一个人去天天拎着一根水火无情棍站在衙门里。
其本质上,还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如果仅仅是只让书生去充任书吏等一些文职“胥吏”的话。
大明的各个衙门又没有这么大的体量吃下这么多的读书人。
秦湛的眉头不由的一皱,细细思虑良久之后,才笑道
“老爷子,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妨在加以改动。”
朱元璋的眼前登时便是一亮。
当即便从自己的衣袖里掏出了一本小册子跟一支狼毫毛笔,用舌头舔了两口之后,笑道
“秦先生,您就放心大胆的说!”
秦湛笑道
“很简单嘛,既然是要变法,那就变的彻底一点。”
“义务教育是一定要推开的。”
“而大明又没有足够多的教书先生。”
“这样一来,不如就把那些社学的教书先生,统统并入吏籍。”
话音刚落,朱元璋顷刻之间便是眼前一亮。
“秦先生的意思是,将吏的岗位细分出来,有些像是衙门里的这些皂吏,仍旧让以前的胥吏充任。”
“而一切文职的书吏,由这些书生担任?”
秦湛微微颔首,而后补充道
“话是这么说,但是这些普通的皂吏也要定期受学,同样识字之后,也要获得跟这些书生一样的晋升空间。”
“不然的话,就不是将官、吏合并,而是在科举之外又开了一条路让书生入仕了。”
一旦书吏跟皂吏有了明显的界限。
这些向来善长打造鄙视链的文人,一定会快速形成一道藩篱。
将书吏跟皂吏区分开来。
这样一来,虽然读书人成了吏,但是实际上,就是把书吏纳入到了文官的范畴而已。
届时,胥吏之害同样会出现,只不过是会换一个形式罢了。
这样一来。
不仅仅是胥吏的问题解决了,而且科举变法之后,那些落榜的读书人也找到了出路。
同时大明科举的变法方向也大致清晰了起来!
明代科举分为大三元跟小三元。
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小三元之中的最后一试院试以及大三元中的乡试跟会试。
而院试指的便是由各承宣布政使司的学政衙门组织的选拔秀才的考试。
院士得中之后,便是秀才身份,也就算是脱离了民的身份。
而乡试仍旧由各承宣布政使司承办,只不过是要有秀才功名方能应考,乡试得中之后便是举人。
会试则是由朝廷在京师举办,得中者称进士。
得中进士之后,便是彻彻底底的官了。
至于殿试不过就是由皇帝看脸缘定个名次罢了,除了极端情况之外,最多就是由于长得丑一点被皇帝给把名字往后挪一挪。
而明初之时,举人便可授官,经过秦湛一番操作下来。
科举的层次便与愈发的鲜明了起来。
秀才生员入吏籍、举人则授教谕、主簿等次职至于进士则照前例使用耳。
看《支教大明》最新更新章节上9x.com 分享越多,更新越快。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