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重启改造

下载APP

第四十一章 重启改造

  虫洞穿梭这种事,一次两次还好。

    次数多了,新鲜感过去了,那穿梭过程就也开始变得无聊了。

    毕竟虽然虫洞穿梭的原理令人称奇,但虫洞穿梭过程本身,不过就是进去了,眼前一黑,出来了,眼前一亮。

    就像是在乘坐交通工具通过穿山隧道一样。

    但身为乘客在通过隧道时的体感,与身为驾驶员通过隧道的感觉,完全不是一回事。

    乘客在连续间断地通过隧道的时候,无聊了,还能分心在其它事情上,而驾驶员要是无聊分心了,那可是要出事故的。

    所以无论任窘再怎么对虫洞穿梭的过程无感,处在穿梭过程里时,也都必须得专心致志着。

    虫洞由于诞生原因限制,只能是一对一对的,每一对虫洞由于前身黑洞的不同,具备的性质也有着明显不同。

    所以在控制曲率引擎与虫洞引力现象抗衡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一个通用地控制标准。

    没有通用标准,就没有偷懒的可能。

    就像是针对不同无唱功客户不同情况进行私人订制的调音师一样,在穿梭虫洞的时候,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对曲率引擎进行调频。

    一对虫洞之间实际宇宙物理距离,根据他目前已知的情况,暂时不存在穿梭距离上限。

    只要形成虫洞的一对极端引力天体,没有在分离过程中,再与其它黑洞相撞,破坏了形成纠缠关系的性质。

    那么理论上,完全可以利用虫洞穿梭,从宇宙的一个边缘穿梭到与之相对的另一个边缘。

    但理论上的东西,大多时候都只能暂归于理论。

    目前这里的这个星际文明人工布置的虫洞,穿梭距离最远的虫洞,最多也才能穿梭六千光年的距离。

    虽然这个穿梭距离,正在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但任窘想要到达变更后的任务工作地点,依然只能从一对虫洞到另一对虫洞的来回奔波。

    就像是开车上了高速,需要必须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检查站一样。

    而穿梭距离根源的天然虫洞,单以当前河星系的庞大基数,虽然不至于没有。

    但就以自然形成的虫洞那不可控的随机性,就算穿梭距离再远,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光年距离。

    只要位置不合适,就是能从河星系的一个边缘穿梭到对角线上的另一个边缘,他也照样用不上。

    因为能通过龙伯国星的虫洞,都只在黑域里分布,前一对虫洞与后一对虫洞的物理距离,并不算太遥远。

    刚穿梭完一对虫洞,用不着等多久就能穿梭下一对。

    连续穿梭下,等从最后一次穿梭的虫洞的事件视界离开,他整个人都是木的。

    龙伯国星上极限储存的聚变燃料,在完成这次穿梭后,刚好就剩下了一炉没用完。

    完成了这次穿梭之后,龙伯国星第二次就近找补给站补给。

    第二次聚变燃料的极限补给量,要稍小于第一次。

    聚变过程虽然被主要用来产生曲率和能量,但同样也在生产着聚变后物质。

    龙伯国星的聚变熔炉,能承载的聚变烈度有限,把燃料聚变到碳、氮层次的物质,就没办法再聚变下去。

    在不抛弃这些聚变来的碳、氮元素化合物物质的情况下,一部分用来存储聚变燃料金属氢的空间,就被用来装载这些聚变产物。

    储存空间被占,新补给来的聚变燃料在补给量上,当然就只能比上一次少了。

    这些氢元素连续聚变来的物质,由于成分无法,纯度不够,暂时还不能加以利用。

    但随着最后一次虫洞穿梭完成,能够对龙伯国星进行新一阶段的改造后,这些聚变后物质,也很快就有了派上用场的机会。

    聚变燃料补给完成,龙伯国星开始调整航向,向着此处黑域之外驶去。

    虫洞穿梭,并不能让他直接抵达执行新任务的星区。

    龙伯国星接下来还要在星空中航行一段时间。

    在龙伯国星匀速航行的时候,对龙伯国星的改造也随之开始。

    最先进行的,就是任窘一直心念着的环龙伯国星赤道的对撞机。

    不过虽然对撞机是第一项改造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工程,需要等对撞机工程完成后,才会进行。

    一心多用下,龙伯国星的南北磁极生成设备,物质分离纯化设备,以及对龙伯国星星壳内部的一系列改造,也都接二连三的加入改造进行时的列表里。

    随着同步进行的改造工程增加,即便六、七万数量规模的替身是在当工程师团队的用,也开始渐渐不够用起来。

    替身不够用了,继续制造新的替身就好。

    正好,他也想看看他自己能同时操控替身的数量上限。

    人工智能的多线程任务处理的上限,受其所拥有的算力规模限制,算力规模越大,人工智能的任务处理能力就越强。

    理论上,算力无限大,人工智能的能力无限强。

    龙伯国星能提供给任窘的算力支持,规模上存在着上限。

    他想看看自己在这个程度的算力支撑下,能不能达到,甚至超过人工智能。

    虽然他没有必须要与人工智能争个高下的打算,但就连人工智能都觉得他有点像人工智能,那不比一比的话,怎么也说不过去。

    随着在龙伯国星上出没的替身越来越多,龙伯国星的星体表面,也在快速日新月异着。

    嗯......?

    什么东西?

    就在从十六个工程单位出发,分成十六段的环赤道对撞机即将合拢成一体之际。

    任窘接到了一份信息。

    一份来自某个与教育系统有紧密合作关系的研究团队的告知信息。

    他,被克隆了。

    之所以这份信息是告知信息,而不是咨询信息,是因为他被克隆这件事,是过去完成时,而不是未来时。

    也就是说,现在的他,已经有了数量不定的克隆体。

    而他在得到告知信息之前,对自己被克隆这件事还一无所知。

    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克隆了,他该对此表示愤怒和本能的反感么?

    不需要。

    不是冷静过头的心理状态加持的缘故,而是这里对一些事情的观念看法,与他原有认知模式里的不同。

    在地球上,公开克隆一个人,可能需要面对来自全社会的全方位压力。

    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经济,以及政治压力。

    但到了星际社会,就连近亲繁衍都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更别提克隆一个人了。

    即便没有冷静过头的心理状态影响,他也得按照这里的观念,来对应表达自己的态度。

    不就是克隆而已,无所谓。

    如果不是因为克隆的关系,他对对方团队产生了贡献,需要通知他,他的社会贡献度发生了变更,就连变更原因也都需要明确标注的话。

    他连这份告知信息都用不着收。

    克隆他的那个研究团队,在社会贡献度上要明显高过他。

    高对低,并且低的一方还对高的一方做出了贡献,那高的一方就必须履行对低的一方的告知义务。

    如果他的社会贡献度比克隆他的研究团队高,那对方只要研究申请获得批准即可,不需要对他履行什么告知义务。

    不过。

    既然他已经被别人克隆研究了。

    那就证明,他的详细信息,已经被第一次补给时遇到的那个人工智能,给发送到了幼教场星系那边。

    而这里对他的监控体系,也确定无疑地被那个摸鱼人工智能接手了。

    不然他不可能还未抵达新任务工作地点,就提前收到这份告知信息。

    星际时代,星球时代的通讯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而虫洞现象的存在,让无视光速限制的远距离即时通讯,有了实现可能。

    毕竟虫洞核心的倒转现象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对0、1表示的数据。

    虫洞的引力现象偏相对袖珍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戴森虫洞的方式,把这些几乎不能用来进行物质传送的小规模虫洞,当做是传送信息的光缆。

    虽然由于虫洞现象的规模再小,移动起来也很不方便,导致通讯虫洞只能相当于一个半固定的信息服务器基站。

    但有一个能相对畅快联通全宇宙的基站,总比只依靠光速蜗牛一样的传递信息强。

    只用光速通讯,单是在太阳系内,都存在严重延迟了。

    一旦航行器离开太阳系,再只依靠光速通讯,那航行器注定要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而且比起用虫洞传送物质,用虫洞传送信息所付出的代价,轻微到几乎可以用忽略不计来形容。

    因此分散在河星系各处的人造虫洞,大多都是通讯用的虫洞基站,真正用作道路捷径的,并没有多少。

    不过就算河星系里遍地是虫洞基站。

    在他还没有抵达新任务工作岗位时,与其它星区的信息往来,依然还很不不便。

    虫洞穿梭过程中的时空泡现象,能隔绝现有已知的全部联系方式。

    暂且不提整个龙伯国星对外联系方式,现在都处在他的监控之下,任何对外联系,都瞒不过他的感知。

    就是能瞒过,仅用电磁波广播的形式,想要把他的信息整个无误地传递出去,面对他这段时间经常性地穿梭虫洞,也会因为太过断续而失真。

    因此正常情况下,等他到了新任务工作岗位后,有关他的信息才会被发送回幼教场星系。

    而他在得到这份告知信息的时候,也应该在他开始执行新任务之后。

    现在还没等他抵达岗位,告知信息就提前来了。

    唯一的原因,就是龙伯国星第一次补给的时候,他的信息被摸鱼人工智能通过他唯一无法明确感知的监控体系,传递到了负责补给站的人工智能那边。

    再经由那个人工智能,提前传递回了幼教场星系那边。

    这么看的话,他的这种近似人工智能的表现,果然不是正常现象。

    所以才会在他的信息传递回去没过多久,便引起那边的研究兴趣。

    至于他正在被克隆研究这件事,他要怎么应对?

    不需要对这件事着急上火。

    不就是克隆而已,随他们去吧。

    既然高社会贡献度的研究团队,对他履行了告知义务,就证明这事本身并不怎么严重。

    如果他的思维意识,真的与这个身体的遗传信息绑定,那么在他的克隆体出现后,他这边不可能没有感觉。

    而如果没有绑定,就算幼教场星系那边的研究团队,弄的不仅仅是克隆,还包括他脑内神经系统结构。

    把他的思维意识现象,也复制到了克隆体那边。

    嗯......

    那也无所谓。

    他相信现阶段的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而且就他在材料学领域的学研,思维意识现象本身的复制,基本上很难做到。

    至少不是现阶段这里的这个星际文明能轻易做到的,即便这里把引力现象玩出了花,还在纳米工程,以及可控粒子方面有了相当成熟的应用体系。

    量子现象,越是微观,就越是深奥。

    就连黑洞的非理论奇点,也能通过量子现象,形成虫洞效应。

    就凭这里还没达到可控电子程度的生产力,还不足以将思维意识现象研究明白。

    要知道这里的人工智能的诞生,即便相关技术在星球时代就已经发展了起来,但到了现在,也依然没有做到摆脱需要人的神经系统。

    人工智能,依然需要由人类来催生。

    如果这里对智慧思维意识现象的研究,真的能做到将一个人的思维意识完整复制出来。

    那这里的人类和人工智能,早就彻底分家各过各的,甚至人类早就灭绝得只剩下文明了。

    将告知信息随手撇在一边,任窘连找那个摸鱼人工智能对峙的打算都没有,便重新将注意力放在了对接对撞机各分段的工程上。

    对撞机这种设备,虽然诞生于星球时代。

    但即便到了星际时代,也依然没有过时,反而随着生产力进步,规模开始逐渐增加。

    不仅有小行星级别的对撞机,类月卫星级别的对撞机,类地行星级别的对撞机,还有戴森类太恒星级别的对撞机。

    以及改造黑洞外围结构形成的黑洞对撞机。

    甚至是恒星内轨道星环级别的对撞机。

    之所以对本该落后淘汰的对撞机这么重视。

    是因为对撞机不仅能用来研究微观世界,还能用来作为超重稳定元素的生产设备。

    毕竟虽然各型超重稳定元素能在超新星爆发阶段大量生成,但基于河星系尺度上,超新星爆发也算是罕见现象。

    而自然形成的超重稳定元素矿藏,更是连整个河星系都不一定能发现一个。

    即便真的存在这样的矿藏,就以超重稳定元素那并不算长的半衰期,衰变完了都找不到。

    所以与其大费心力全河星系的瞎找,还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毕竟超新星爆发的条件,只要对撞机规模足够,也是能够模拟的。

    别说其它的,就是他这龙伯国星的环赤道对撞机,就能用来生产。

    只不过规模不够大的情况下,付出太过大于收获,得不偿失而已。

    在任窘的关注下,对撞机仅用了半天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对拼融合。

    而对撞机刚一完成建造,他便不再关注对撞机的校对和试运行情况,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

    如今,龙伯国星彻底成了一个工地。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除了存放金属氢的地方以外,就没有不被改造的地方。

    一个个替身,组队形成一个个指挥自动化机械的工程师队伍,在龙伯国星的各个区域里忙碌着。

    而在替身生产舱区,一具具全新的替身,流水一样的走下生产线。

    生产力越是发达,所需要的人就越来越多,同样的,随着生产力越来越发达,所需要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就像任窘眼下这种情况。

    他的确是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地完成了对龙伯国星的生产体系的建设。

    但他又不是真的一个人做到了这些。

    那些分布在龙伯国星的替身,虽然都只是替身,但在他一心多用下,每个替身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个人。

    一个个匹配着当前生产力,拥有着相应生产技能的人。

    在替身生产舱区的全力生产下,整个龙伯国星的替身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

    但这对他而言,依然还远远不够。

    现在的龙伯国星,还处于工业体系的建设阶段。

    一队替身团队所负责的,是一整套设备的建造工作。

    而一旦龙伯国星上的工业体系建设完成,开始正式运行。

    到那时候,需要的替身将比现在的十万规模,还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那些分散在各个星区的人,在没办法像他这样,如同人工智能一样,一心多用地控制超量的替身的情况下。

    是怎么在没有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做到像他这样的高效建设的?

    一群人组成团队?

    与教育系统相关的人,才有组成团队的可能。

    那些过于高傲到不让人工智能辅助自己的个体,连超然的人工智能,都不被他们列入合作对象,其他人,可能么?

    嗯......

    不过要是把多胞胎的情况考虑在内的话,或许有可能。

    如同蜜蜂、蚂蚁那样,基于相同遗传物质组成超个体的话,倒是一个不错的解决人手不足的办法。

    毕竟生命本能决定了,遗传物质几乎一致且还有着共同利益的情况下,不同生命个体之间是能相互合作的。

    早期人类的族群,几乎就是蜜蜂、蚂蚁那样的群落。

    超个体,他要不要试试?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