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金乌星竣工

下载APP

第四十五章 金乌星竣工

  掌控一颗恒星的过程,就像是在打一场大集团级别的歼灭戦。

    在己方的体量要明显弱于对方的时候,想要打赢这场歼灭戦,就必须尽一切办法让对方发挥不出自己体量上的优势。

    要大胆细致地了解对方的情况,找到对方的弱点,然后利用对方的弱点,分割对方。

    一个手掌攥紧了才是拳头,松开以后的巴掌虽然大,扇动起来呼呼作响,却也暴露出手指这个最脆弱点。

    成功分割了对方后,就要消灭对方被分割的部分。

    不过在消灭被分割部分的同时,还要尽量将对方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因为每用对方的力量壮大自己的有生力量一分,也就相当于成功削弱了对方两分。

    而要做到这些,对己方自身素质要求极高,必须得让自己已有的每一份力量,都尽量用在正确的位置上。

    任窘的地球体积的龙伯国星,对上七分之四个太阳的恒星。

    双方之间的体量对比,何止六十万对八十万。

    但面对暂时只能立正挨打的恒星,能将自己的每一份力都用到位的任窘,将恒星拿捏的死死的。

    恒星,看似浑然一体。

    但如果要对恒星整体进行细分的话,就会发现,恒星内部其实存在着很多可分部分。

    这些可分部分之间的离心离德,比果军之间还离谱,至少果军在会戦正式开打后,各部分之间虽有摩擦,却还达不到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内讧的程度。

    而恒星内部的各个可分部分,一旦对抗起来,那可真的是不互相消灭就誓不罢休的那种。

    如果不是恒星自身质量,结合剧烈热核聚变等效来的总引力现象,将恒星的各个可分部分牢牢框在一个整体内,让各可分部分之间形成了一个稳态。

    就凭恒星内部的对抗程度,绝对能把整个恒星搞炸。

    梭哈了的任窘,就是同时针对身后恒星的各个部分,没有破坏各部分之间的均衡,才能在大量抽取恒星物质的同时,还不会立刻引起恒星对应的反馈。

    被抽取来的恒星物质,大多以氢氦为主。

    这么多的氢氦,任窘除了大功率运转曲率引擎进行消耗转化外,也做不到用对撞机将其尽数聚变生成可用物质。

    因此只能将多余的氢氦抛射到外太空,让其成为星际尘埃。

    虽然这些被抛射掉的氢氦,相当一部分,成为了拖拽在龙伯国星与身后恒星共同组成的航行结构后面的星辰尾巴。

    将航行结构的航行轨迹,长久地印刻在宇宙星空。

    但还有更多部分,都暂时在航行结构统合起来的引力效应影响下,弥漫在航行结构周围,不肯散去。

    成为伴随航行结构一起航行的厚实大气。

    现在任窘驾驶着的这个航行结构的周围,特别危险。

    任何氧化物进入其中,都会被这个还原性极强的大气还原。

    氧化铁进入其中,不仅会被立刻还原成水和单质铁,甚至还会还原出被氢化了的铁化合物。

    而要是一个具有氧化性大气的星球,例如地球,与任窘驾驶着的这个航行结构擦肩而过,必然会第一时间迎来一场全球性的大暴雨。

    比卡尼期洪积事件巅峰时期还剧烈的那种。

    因为这层还原性大气的存在,任窘早先发射出去的那些探测器,没一个能回来的。

    氧化物也是重要的化合物,应用于很多场景,这个应用场景也包括航天器。

    在没有给那些探测器进行过抗还原处理的情况下,那些探测器想要回归,在进入这样的大气后,都只能以废品的形式被回收。

    不过那些短时间内回不来的探测器,也不会任由其自生自灭。

    在结束相关探测任务后,会根据新指令就地转化为资源收集器。

    宇宙星空虽然空旷,但也不是没有流浪的星体。

    凡是被发现的流浪星体,除非是太大推不动的,以及航行轨迹明确指向存在有生命星球的恒星系。

    其余都会被扭转流浪轨道,成为消耗航行结构周围还原性大气的牺牲品,被回收再利用。

    除了那些共价键结构太过稳固的氧化物以外,大多数流浪星体物质,都会在与还原性大气摩擦过程中,被分解还原成各种氢化物和单质,经过回收和再加工后,成为星环的一部分。

    在恒星光与还原性大气里不断碰撞反射折射,构成的朦胧光环境的掩映下。

    环绕在恒星赤道的星环,在任窘选择梭哈后,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狰狞姿态。

    龙伯国星身后的恒星,被不顾浪费地抽取大量物质后,整体体积进一步缩小,从原本的七分之四个太阳,缩小到了九分之五个太阳。

    虽然缩小幅度不大,还是给星环内侧的营建,腾出了不少空间。

    一个个斜着指向恒星的聚变熔炉,如同蚂蚁头上的触角一般,出现在星环之上。

    这些标准规模的聚变熔炉,是龙伯国星星核位置上的曲率引擎里的聚变熔炉的复制品。

    不过虽然是复制品,质量上却没有打半点折扣,拆下来更换在曲率引擎上,也不存在半点问题。

    任窘掌控这个恒星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巨大的可控曲率引擎,同时也能拥有一个稳定产出物质的资源星。

    至于这个恒星产出的能量,那只是完成这两个目的过程中的添头,随便收集一下就行。

    因此建造一个能将恒星彻底掌控在手的星环结构,就已经足够,不需要再用罩子将整个恒星照住。

    掌控小规模黑洞,和用小规模虫洞制作信号基站的时候,才需要用罩子把黑洞和虫洞整个罩起来。

    用罩子把聚变恒星整个罩起来,以这里的生产力,不是做不到。

    只不过这么做,既浪费物质,又相当危险。

    曲率引擎运转过程中,必然会对应产生引力涟漪。

    引力涟漪会干扰恒星内部引力环境的稳定。

    虽然不至于严重影响恒星系各星体的运行,但却会影响到笼罩恒星的壳体。

    即便戴森了恒星的壳体,能够抵抗曲率引擎引起的引力涟漪,但诸如黑洞合并之类的宇宙现象引发的引力涟漪,也还是会给壳体带来巨大冲击。

    其中的安全隐患,远超星际时代的安全要求。

    真那么需要恒星光作为能量源,直接在恒星周围分布一些光帆,将光反射汇聚到聚能设备上即可。

    真要将恒星制作成戴森球,那也相当于绝了在恒星系里使用曲率引擎的可能。

    任窘在身后恒星周围营建星环,在星环上安置数量过十万的聚变熔炉,并对应配套相应的曲率控制系统。

    是试图以引力矩阵的形式,人为干涉身后恒星内部的聚变活动。

    让这个不可控的天然曲率引擎,在人为干涉之下,变得可控起来。

    他正在执行的这个探路者任务,任务内容里,并不只有清理不合适生命诞生的恒星系环境,还要负责为身后拖拽虫洞的工程人员开拓道路。

    为了能将一整个河星系都纳入掌控。

    这里的这个星际文明,正在用人造虫洞,构筑一个贯通文明所处河星系大部分地区的高速网络。

    这个高速网络,既是信息网络,同样也是道路网络。

    这里的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将自身转化成连续的光信号,借助虫洞穿梭往来于被沟通区域。

    虽然被转化成为连续光信号的人工智能,不再具备智慧现象,但在穿梭虫洞到达目的地后,却可以通过现实承载的重构,恢复自身的智慧现象。

    因此只要虫洞高速网络搭建完成,这里的人工智能,完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自由往来于河星系各处。

    而当这里的人类,彻底解析了自身的智慧现象,能做到同样的事情后。

    也一样能利用虫洞高速网络,在河星系内穿梭往来。

    并且如果河星系中心的那一对超大质量黑洞,经过验证,也一样是一对连同其它河星系的虫洞的话。

    那这里的星际文明,就不需要非得耗费大力气和巨大代价去清理中心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也一样能穿梭前往另一个河星系。

    规模越大的黑洞,周围的吸积盘清理难度也越大。

    就以河星系中心黑洞的那种规模,除非这里的这个星际文明再经历一次超人剧变,不然清理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彻底全黑下来,也清理不完。

    因此,要给身后拖拽人造虫洞的工程人员开路。

    任窘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带动着黑洞系、大质量恒星系,以及中子星星系偏离运行轨道的大规模曲率引擎。

    单凭龙伯国星上的曲率引擎,就是烧干了一整个太阳的聚变燃料,也做不到这种事。

    原本按照任窘自己的规划。

    他抵达任务执行星区后,并不会第一时间开始执行任务,而是会先一步步地改造龙伯国星。

    将龙伯国星的体量改造得足够大后,再寻找一颗类木气态星体,将其掌控,然后不断给被掌控的星体灌注聚变燃料,直至将其点燃。

    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掌握的科技实力经过学研,有了一个大的提升。

    那么他就直接一步到位,找一颗小规模的黑洞,将其用戴森球罩住,改造成黑洞曲率引擎。

    无论哪种情况,他都至少需要百余年时间。

    只要他的这个身体没在中途出现问题,导致事情半路夭折,那他就一定会将其实现。

    但谁能想到,他还没抵达执行任务的星区,就提前在任务星区,观测到了这么一颗掌控难度几乎处于新手阶段的恒星。

    当然,这个新手阶段,对应的是接受完这里正规教育出身的学生,而不是他这个仍在接受再教育的‘成年人’。

    他的确可以以自己学业未完,还不足以掌控这颗恒星为理由,继续按照原定计划进行。

    但这么好的机会出现在他眼前,他要是仅仅因为难度高,逼近了自己的极限,就将其放弃。

    别说别人,单是他自己,就不会原谅自己。

    现在,是时候验证一下自己所学了。

    动用了自己目前所掌握的一切恒星观测手段,集中注意力看向身后恒星的任窘,开始在脑内编辑对应指令。

    成败在此一举。

    一旦失败,他就只能立刻驾驶空壳的龙伯国星跑路了。

    ......

    嗯......

    怎么说呢?

    任窘看着被他彻底规驯掌控住了一切恒星活动的恒星。

    眼下这个恒星,已经与开启引力矩阵之前的那个恒星,完全不同了。

    明亮对比明显的多个横向条纹,规整地出现在了这个恒星星体表面,以赤道为基准,明暗相间地向两极排布。

    恒星表面时不时冷不丁冒出来一下的耀斑或黑子,现如今根本看不到踪影。

    就连恒星表面的物种喷流,也仅以泉眼缓慢冒起的形式出现,不再在恒星表面形成拱门。

    不仅恒星表面如此,恒星内部的情况更是规矩到不可思议。

    内部氢聚变完产生的氦,会有序地从恒星内部逸出,将让出来的空间有序地让给填补进去的氢元素。

    那些原本被各种机缘巧合,拘束在恒星核心位置上的二、三次,甚至是四次聚变的产物,也都如同冷热洋流循环一般,往恒星表面上浮。

    整个恒星,除了南北两极表层还存在着一点点不和谐,基本上没有不再掌控之内的部分。

    被冷静过头的心理状态加持的他,第一次不知道该怎么表现自己的情绪。

    金乌星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就只差将龙伯国星与星环融为一体,就可以宣告竣工了。

    但由于过程过于顺利,顺利得没有半点曲折,反而让他难得产生了一丝不真实感。

    要不是现在的他实在太过冷静,连身体上的本能情绪反应都没了,他真想卧槽出声。

    这家伙也太弱了,弱得简直不像个恒星。

    你身为恒星的桀骜不驯呢?怎么就这么悄无声息了呢?

    虽然这个成为了金乌星核心的恒星,再被他控制之前,已经在三体星系里,被抽走了大量物质,只剩下七分之四个太阳大小。

    并且还在他开始掌控之后,又被削减到了九分之五个太阳大小。

    但它依然是一颗剧烈进行热核聚变反应的恒星,而不是什么类木气态星球、褐矮星。

    然而身为一颗恒星的它,在完成了初步引力矩阵建设的星环干预下。

    竟然连一点反馈都没有,就在引力矩阵的干预下,失去了恒星活动的自主权,任由他随意控制。

    他的确在尽可能地高估掌控恒星的难度。

    尽可能将自己用观测工具观察到的恒星情况,都纳入到自己的数学模型。

    对这个恒星建立了详细的气象系统,尽量将恒星半年内的一切表现都预判在内。

    但你好歹在被掌控过程中,表现出一点意外啊。

    你这种‘我还没出力,你就倒下了’的表现,让人很有一种在与空气斗智斗勇的挫败感。

    嗯......

    不过也没什么好纠结的。

    迟滞了五六秒后,任窘恢复常态,开始调整起龙伯国星的位置。

    随着他指令发出,龙伯国星与身后恒星的距离在不断缩短,在缩短距离的过程中,龙伯国星内的曲率引擎在不断调整龙伯国星周围的引力现象。

    以防止龙伯国星的引力现象,干扰到星环的结构稳定。

    终于,当龙伯国星被镶嵌在恒星星环上预留的缺口后,金乌星的竣工,正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与星环融为一体的龙伯国星,看着就像是套在恒星赤道上的戒指上的钻石。

    只不过龙伯国星本身不反射钻石光泽,而恒星星环本身又看着太过于狰狞。

    对于金乌星的装饰性改造,可以分散到以后的岁月里,一点点进行。

    现在,还是把金乌星周围的还原性大气处理一下吧。

    金乌星马上就要靠近那个具有生命星球的恒星系了,要是不处理掉周围的还原性大气,那个恒星系的几个固态星球,估计要整个下一场大雨了。

    具有生命星球的恒星系的演化,要尽量遵循自然演化原则。

    人造生命恒星系,这里的星际文明可以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但为了河星系演化的多样性,自然演化诞生的生命恒星系,必须得严格遵守这个原则。

    整个河星系,目前为止就只有这里这个星际文明一家存在。

    他们这个死板地遵守这个原则,并不是为了给哪个外人看。

    文明之所以是文明,是因为必须要坚守一些什么。

    哪怕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原则,一旦选择坚守,除非威胁到了文明自身,不然就必须得尽量坚守下去。

    肆意妄为的文明,不仅不是文明,更是一种可怕的天灾。

    随着金乌星周围的还原性大气,在引力效应的作用下,重新回到金乌星核心恒星里后。

    原本朦胧难见的宇宙星空,再一次出现在任窘替身的视野里。

    嗯......

    任窘将自己的目光转向具有生命星球的恒星系所在地,翻看着探测器新传回来的信息。

    那个生命星球,有点意思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