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观测开始
虚拟游戏,入夜。
让替身以无形无相姿态存在的任窘,虚空坐在安全区遗迹内的高处,居高临下地观察着下方正在发生的事情。
经过修整的遗迹地面,乌压压地跪着一堆人。
所有跪着的村落人类,不分男女老幼,都将自己跪下的朝向,指向了与遗迹入口正对着的,贴近另一侧墙壁的长方石柜。
成为跪拜对象的石柜,除了外形足够方正外,再无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
至于为什么会是石柜,而不是根据形状直接叫它长方石块,只是因为它作为装载护甲替身的容器,浑然一体的同时,内里有着空洞。
用指关节敲上去的时候,能通过声音反馈,明显感觉到它内部的中空感。
这个安全区遗迹连同笼罩其上的建筑,成为村落人类的宗教建筑后,一下子聚集起了这么多人进来参拜,这还是数十年来的第一次。
一部分村落人类口口相传的创世神话,并不是他们的主流信仰。
不需要太过为衣食住行忧心,又不担心什么灾祸出现的他们,虽然还会有信仰方面的需求,但粗浅的祖先崇拜,已然弥补了空缺。
因此会来这里的村落人类,多以信仰创世神话的为主。
而之所以在这一刻,这里突然聚集起了这么多人,就连那些挤不进来的村落人类,也像内部的人员一样,面朝着石柜俯身跪拜。
是因为他们里的大多数人,得到了一份启示。
一份他们在获得之后,虽然难以理解其中含义,但却能够基于创世神话与祖先崇拜,对其所含内容进行简单直观解释的启示。
除了年幼的婴孩,以及衰朽濒死的老人以外。
其余所有村落人类,都在今天天刚黑时的睡眠里,看到了一段画面,而这段他们睡着后也能一起看的画面,就是启示的实体。
他们睡梦里连续的画面,讲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是怎么来的。
无形的灾难逼迫下,一个个他们熟悉或者陌生的先祖面容,以付出自身生命的代价,在屡次试错之后,才终于开拓出了这个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幸福生活的家园。
画面最后,祖先之灵告诉他们,无形灾难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他们要做好准备。
想法简单的村落人类,没有对睡梦里的画面有任何质疑,画面结束醒来的他们,简单沟通后便顺应睡梦里的画面指引,一起来到了除了信仰创世神话的人以外,其他人很少来的黑色建筑。
然后。
在这个他们第一批到达这个美好家园的祖先落脚之地,跪拜下去,奉上信仰。
从他们面朝石柜跪拜下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一个小时。
随着一阵湿着的脚掌行走在石板上的脚步声传来,十三个在夜里依然温暖的河水里沐浴净身完毕,作为目前村落里所有正孕育着生命的女性。
排着队,穿过跪拜的人群,走到石柜周围的空地上。
脸上带着忐忑而虔诚神情的她们,依次从横放着的石柜的一端,迎着石柜走了过去。
这个在被村落人类发现后,曾被石斧石锤砍砸过,用火燎烧水泼过后,依然没有任何变化的石柜。
在她们对着它依次走过去的时候,却仿佛不存在一样。
任由她们以极为缓慢的步伐,从石柜的一端穿行到另一端。
正在孕育着生命的她们,因为年龄、身形的不同,与石柜的相对位置也并不相同。
但每一个穿行在石柜里的人,都会刚好让正在被她们穿行的石柜顶面淹没到她们的脖颈。
当所有正在孕育着生命的女性,都从石柜里穿行了一遍,重新在石柜周围的空地站定后,她们脖子以下的身体部分,都像是被更新了一遍。
所有的色素沉淀、斑点、伤疤,都消失不见。
有几个稍有些年长的女性,还稍微带点不可置信的惊喜神情,下意识地活动着她们的腰膝,显然这些部位在这之前,会给她们带来不适感。
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她们正在孕育生命的身体状态。
这十三个从石柜穿行过的女性,在穿过石柜后,因为体内孕育着生命而变形的体态,都恢复到了孕育之前。
这个时候。
那些一起跪拜在地上的村落人类,也在她们重新在石柜周围站定的同时,从跪拜中站起,原本肃穆宁静的室内场所,顿时因为人声的恢复,开始嘈杂起来。
这些结束跪拜的人里。
大多数从间隙越过站定在石柜周围的女性,依次来到石柜面前,扶着石柜跪下,膝行着绕着石柜走了一圈,边走还边抚摸亲吻着石柜侧面。
而剩下的那些人,则簇拥到逐步远离石柜的女性周围。
分别作为这些女性长辈姊妹兄弟的他们,关心着她们的身体状态。
当他们抚摸着她们孕育生命的位置,并感觉到里面原先正在孕育的生命消失不见的现状,有几个还难以置信地跪俯下来,倾听里面的情况。
等真的确定正在孕育中的生命真的消失不见后,他们脸上的表情很难用准确的词语形容。
仪式结束,村落人类或心满意足,或五味杂陈地陆续离开安全区遗迹。
任窘这才从虚空坐着的位置上跳下,飘一样的滑到石柜面前,隔着石头的阻隔,看向里面那十四个正在孕育中的生命。
是的,十四个。
因为十三个女性中的一个,孕育的是一对这里比较罕见的双胞胎。
真是被一些无聊的事情耽搁了。
扫完石柜里的情况后,任窘径直登出游戏。
刚才发生的那一切,村落人类的跪拜,献祭一样的将正在孕育中的生命献出的仪式,都与他无关。
全部都是负责运营这个虚拟游戏的人工智能安排布置的结果。
这虚拟游戏在获得新的现实数据后,开启的新一轮演化,可以说成功了,也可以说失败了。
说成功,是因为虚拟游戏的世界观的确得到了很大的完善。
原本那种多个存在与虚空当中的地下城空间联合体,正式演化成了被埋入生命星球地下深处的空间。
而失败,则是因为这个虚拟游戏就只是完善了世界观,并没有高比例模拟现实。
现实里那个文明末日之后的生命星球的状况,并没有真的一比一模拟到游戏里。
即便他日后在那个生命星球的拉格朗日点附近布置上空间站,观测来的数据也没办法应用到游戏里,作为他研究依据。
他在输入现实数据的时候,将他的目的表达的很明确。
但负责托管演化的人工智能,居然毫无理由地无视了他的目的,自顾自地演化成了眼下这个结果。
因此,当人工智能需要他出手推进这个游戏的相关剧情时,当然被他以同样的姿态无视了。
但是,已经能够开启三阶段的游戏,不可能继续滞留在当前的二阶段里,于是运营游戏的人工智能就安排了刚才的那一幕。
至于之后的游戏剧情该怎么发展,已经登出游戏的任窘,不再关心。
就算人工智能重新拉一批游戏玩家进来,还是自己建立合适的环境,从头培养那十四个未诞生命,都与他无关。
既然按照游戏权责,属于他副手的运营人工智能,不把他这个游戏总负责人当回事。
那他也索性彻底放任这个游戏的发展,任由这个游戏被那个架空他的人工智能摆弄。
甚至就连他手里的总负责人权限,也一并转交给了对方,丝毫不担心对方是否会把他的身体数据一并复制进游戏,被游戏安排上什么剧情内容。
只不过他这么大度的行为,对应的是,虚拟游戏的外部算力加持,不再像以前那样无限。
只要运营虚拟游戏的人工智能需要,他就无条件制造新的标准算力模块支援的情况,因为他与对方的态度在没有任何交流的摆开后,彻底不复存在。
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相处方式,是什么样的。
任窘自己没实际见识过,所以他不知道要作何表示。
但他有理由猜测,即便是超然物外姿态的人工智能,面对自身被故意无理由无视的对待,也不会做出‘左脸挨了一巴掌,再右脸凑上去挨打’的回应。
他实际接触过,有过对话的人工智能。
除了当初收了他的钱,托管演化他游戏的人工智能以外,就只剩下先前补给聚变燃料时遇到的那个。
虚拟世界里遇到的那个人工智能,就像是小说里主角的系统外挂,与他的交流基本以屏幕字幕的方式完成。
而他与现实里的那个负责补给站的人工智能的交流,则是基于同时段多线程的数学语言来达成。
无论这两个中的哪一个,都一副有效率的公事公办的态度。
没有其他人工智能作为参照对象的情况下,他能模仿的,就只有这两位。
所以对待这个自从依据待遇出现在他这里,就只负责运营虚拟游戏的摸鱼人工智能,面对对方故意摆出的无视态度,那他也只能以公事公办的姿态,对等的回应这种无视。
在互为辅助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的需求,当然会无条件地交易满足。
而一旦结束这种互为辅助的关系,那原本的相处态度,当然得对应改变。
以后对方再想获得额外的算力支持,要么主动以什么条件做交换,向他这里寻求对等帮助,要么自己动手营造相关生产线,自己给自己生产标准算力模块。
至于他是因为什么,才招致对方故意无理由地无视他。
估计应该与金乌星正式竣工后,他的一系列行为有关。
成功将龙伯国星改造成为金乌星的过程,让他对自己当前所学,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很多以前他自以为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都在这个过程中,确认到自己已经掌握。
在金乌星竣工后不久,并在他开始为探查RJ-1生命星系开展相关工程的间隙,他这个身体的维生体系的控制权,也被他一并接手了过来。
而且不仅是他这个身体的维生体系控制权,就连金乌星的大部分物质和能量,也处在了他的掌控之下。
每一次的调度和使用,他都能第一时间知晓。
但他这么做,并不是在故意刺激那个摸鱼的人工智能。
暂且不提被他列入近期实施列表里的超个体实现计划,单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探路者任务,金乌星上的大部分物质和能量,就得必须处于他的实时控制之内。
想要更好地发挥他目前所匹配的生产力,对于物质和能量的掌控精度,就不能局限在几克几瓦上。
如果不能做到将金乌星的大部分物质和能量,都了如指掌,那他连学研掌握外曲率助推技术都没有机会。
而都已经将金乌星的物质和能量掌控在手了,那他身体上的维生体系,他接管过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如果他的这些行为,确实招惹到了那个摸鱼的人工智能。
那需要他道歉的时候,他当然会认真道歉。
但道完歉,他该怎么做,仍然会怎么做。
就算真的把对方惹急了,大不了他给对方安排一个航行器,把对方礼送出金乌星。
既然双方无法相处融洽,那彻底分开即可,省的硬凑在一起,两看相厌。
虚拟游戏里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影响到现实里忙碌着的任窘的工作节奏。
此刻的他,借着金乌星刚好运行到距离目标星系合适的位置上,用着手头所有能用的观测工具,对RJ-1-B星展开了初步的观测。
那个位于RJ-1-B星附近拉格朗日点的替身乘坐的球型飞船,刚好与金乌星之间隔着该星。
替身乘坐飞船发送回金乌星的信号,成为了对该星开展积极观察的工具。
各种反馈回来的信号,让他对该星的了解逐渐加深。
根据现有的观测结果,RJ-1-B星,从表面上看,就只是一个文明形态的智慧生命活动彻底消失后的,生命星球模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演化法则,彻底主导了这个水星球的自然环境。
要不是观测信号里,会根据该星的自转,规律地出现一些只有大型人工造物,诸如地球金字塔、地面版画、长城之类的事物才有的信号特征。
这个水星球,从太空角度看过去,按照他的认知理解,很类似始新世-渐新世极热事件期间的地球。
从北极到南极,就少有生命荒芜的地区。
即便在地球,远离陆地和浅海的深海环境,也一样具有生命荒漠化的特征。
但眼前这个水星球,由于海水的平均深度较浅,真正的深海环境面积,与整体水面积相比,比例较低。
因此就算在一些深处的海沟里,也一样是生命繁杂的富饶区域。
这样一颗富有生机的生命星球,居然成为了一颗文明终结之后的末日星球。
相关谜团,极大的拔升了它的观测研究价值。
文明形态的智慧生命造物,很难抵挡生命星球自然演化的侵蚀。
即便是地球上的金字塔之类的简单造物,在人类活动彻底消失后,也最多坚持不到万年,就会彻底融入到自然环境里,再难观测到它们的人造痕迹。
因此想要保存人造痕迹,就必须要大量使用那些难以被岁月消磨掉的物质。
而二氧化硅,就是少有的,不容易被自然演化短时间内磨灭掉人造痕迹的物质。
眼前这颗RJ-1-B星,她上面的文明形态智慧生命的活动痕迹,已经彻底消失了足足十万年之久。
十万年,那个时候,他这个身体出身的星际文明,都还没有完成农业演化。
至于他是怎么判断出眼前这颗生命星球上,智慧生命活动消失这么久的。
那些通体由二氧化硅铸造而成的人工岛屿上的山峦岁月痕迹,告诉他的。
至于那些小型水晶山峦,在十万年前是不是山峦,没有经过实地考察,他不敢妄下结论。
文明生产力越是发展,人造信息载体的保质期,就相对越短。
岩石,竹片,纸张,磁带,机械硬盘,固态硬盘,乃至分子,原子,黑洞,都遵循这一点。
即便作为动态储存媒介的蛋白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之类的物质,由于其信息失真频率较高,实际保质期同样极为短暂。
但单纯以二氧化硅为人造信息载体的信息储存材料,却显然是个例外。
这个生命星球曾经存在过的智慧生命,显然在灭亡危机到来时,认真考虑过如何更好地储存这些作为人造载体的二氧化硅造物。
因此他能忽略掉风化、液体腐蚀,和光解之类的影响因素。
而在其内部,存在着一个简单机械式的计时机关。
越简单的机关,在能长期存在的信息载体里,就越能长久保存。
这个计时机关,只要人为秩序地干预,就会自动清零,从最后一个拨动水晶山峦内计时机关清零的动作结束,已经过去了十万年之久,都再无任何清零动作了。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文明,一定不亚于这里处于超人剧变临界点的人类文明。
这样的文明,居然没能走出摇篮,踏上星空,绝对值得深究。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