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学生的心态和调适方法
九、大学生的心态和调适方法
(一)大学生易出现的心态:
焦虑多疑
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和变化,并将身体的各种不适和疫情联系起来,加重紧张、恐慌的情绪,并可能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如抢购囤积药品、口罩、消毒液等。
愤怒情绪
变得冲动、不理智,容易指责他人或对身边的人发脾气,做出轻率的决定或冲动的行为,并对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感到愤怒。
低落抑郁
在居家不出门的日子,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厌食、睡眠障碍等,对一切似乎都失去了兴趣,难以感到愉悦。容易疲劳、精神不振,难以集中注意力。
盲目乐观
有些人会认为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就不会被感染,从而放松警惕。在后续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时,容易以为危机已过,不再严格做好预防措施。
(二)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调适方法:
NO.1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学生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答:(1)积极与外界展开沟通交流。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与家人朋友交流,互相鼓励和支持,舒缓不良情绪。当自己或家人的心态难以自控时,应积极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
(2)保持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选择合适的身体锻炼方式,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
做小游戏进行放松运动
(3)如果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时,就需要寻找合理的途径宣泄情绪,允许自己表达脆弱。可以每天用5~10分钟,将当下脑子里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给家人、朋友发微信、语音、视频倾诉;听喜欢的音乐,画画,如果感到难过、悲伤、绝望,也要允许自己通过哭泣的方式来抚慰心灵。
NO.2疫情发生后很少出门,一想到要开学了怕被感染,就觉得很心烦,我该怎么办?
答:这是非常正常的感受,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担忧。在这个非常时期,做好科学的个人防护,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大家一起应对困难,积极面对自己的恐惧心理,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觉性,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如果情绪压力大,可以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正念冥想技术等放松技巧。如果负面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到正常生活,一定要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NO.3看了大量的疫情新闻后,感觉呼吸困难、发热出汗甚至发抖,我是不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答:发生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大量的消息带来了过度的情绪刺激,是情绪处于高度焦虑状态时的身体反应,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心慌、胸闷、气紧、头昏、四肢麻木等,甚至有人会出现窒息和濒死感。这种状态常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医学上称作急性焦虑发作。此时,你需要给自己一个正性的暗示:“一切很快会过去”,让自己平静下来。也可以通过聊天、做放松训练、听音乐、阅读等方式帮助自己缓解焦虑症状。如果频繁发作,请积极寻求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NO.4学校停课居家隔离期间,我总是“患得患失”,怎么办?
答:面对一个不明朗与不确定的处境,各种担心与忧虑也会出现。这些心情可能会伴随着“患得患失”的念头而来——比如,停课之后我中断的学习怎么办?要是真的感染了病毒怎么办?首先,我们要尽量转移注意力,不要让这些念头持续扩张;其次,如果你很难打消这些念头,不必强求,可以带着这些念头去做其他的事,虽然会分心,但还是要让自己“动”起来;最后,不要总是坐着或躺着,让这些“患得患失”的念头始终围绕在心里。
NO.5如果家人遭受隔离,我该怎么面对这个事实,如何调适?
答:(1)当你的家人出现疑似症状,需要隔离时,你可能会因为觉得帮不上忙而感到焦虑。但你们是可以通电话的,你可以在电话里鼓励他们,倾听感受,让他们减少孤单的感觉,但不要对他们的情绪反应提供太多判断或过度解释;
和家人多交流沟通
(2)你也可以分享自己最近的心情,但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不满——要记得电话那头的亲友处在更不自由的情况下,需要更多支持和关注;
(3)你需要关注被隔离亲友的物质需求,除了食品、衣物等基本生理需求,也要提供书、音乐或电影等文艺材料,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
(4)如果你自己本身的情绪已经不太好,记得先关注自己的需求,比如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谈谈,宣泄自己的压力,然后你才能去支持被隔离的亲友;
(5)对他们始终保持一种“适度”的关心。对他们的需求保持敏感,做到适时关切他们,但不要太夸张,也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忘记了。有时候,他们会出于好意掩饰、压抑一些负面情绪,但这种方式会让他们觉得更孤单。所以,你需要在接触他们的时候保持敏感,或者直接一点,问问他们的心情。如果感觉到了不寻常的情况,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或卫生主管单位。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