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乡村振兴路

下载APP

走好乡村振兴路

走好乡村振兴路

    

    ◎ 平度市仁兆镇宣传办主任 崔汝平

    

    沙北头村位于山东青岛平度市仁兆镇。这个只有130户的小村庄是闻名全国的“蔬菜专业村”。2017年,沙北头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了8200多万元,仅洋葱一项,就卖了1.25万吨,带动农民增收2300多万元。在村党支部书记王桂欣的带领下,沙北头村从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到创建农民创业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再到成立“庄户学院”为农民引“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乡村振兴路上,5年实现三大步。王桂欣带领沙北头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

    

    十几年前,沙北头村家家户户都以种菜为生。“早些年种菜,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分散经营,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入只有几千元,穷得娶不起媳妇。”王桂欣说,转变首先要从领会国家政策开始的。

    

    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王桂欣经过仔细研究,断定国家接下来肯定会鼓励农民搞新型合作社。8月,“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就立起来了。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民们毫无热情,挨家挨户做工作也没啥效果。王桂欣找到了村里的几位老党员,以他们为突破口,劝说他们先与村里签订入股协议,在合作示范引领作用下,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其他村民开始动心,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逐步深入人心。

    

    从2012年开始,沙北头合作社建起了1680亩的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实行订单农业。洋葱订单主要来自韩国、日本等地,但青岛当地的洋葱收获季主要在6月,其他时间供不上货,咋办?王桂欣又创新建立了“买中国、卖世界”的合作社经营模式,在云南、四川、河南、甘肃等地建立了六大洋葱种植基地,保证一年四季都有稳定供货源,洋葱出口到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创汇1.5亿元,合作社开始走上规范化产业化轨道。

    

    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以后,2016年,王桂欣带领村民成立了“沙北头农民创业园”。这次,他们瞄准了一个新的创业项目——盆景葡萄,经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培育出的葡萄,可以在不同时节上市,既能观赏也能品尝。到2018年培育了700多盆大盆景葡萄,订单早就预订出去了,售价从八百多元到几千元不等。

    

    种一亩蔬菜一年能有3万元的收入,而盆景葡萄的引入,直接将土地收益增长到了每亩30万元,这就是高端农业的魅力。沙北头农民创业园现在已经拥有千亩示范种植基地和盆景葡萄工厂化生产基地。目前,园区已入驻11家创业实体,安排就业岗位106个,全年出口创汇3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万元。

    

    带领全村步入小康后,王桂欣又乘胜追击,筹备成立“庄户学院”,帮助农民从思想上“脱贫”。

    

    除了定期请外来的专家教授讲课,“庄户学院”还从种植大户、蔬菜购销大户等能人里选拔出本土老师。66岁的王财瑞就被推选为“洋葱师傅”,他一亩地能种出2.2万斤洋葱。按照 ‘洋葱师傅’的种法,一亩地能多产5000多斤。村民都纷纷到“庄户学院”学习,除了学习洋葱、大蒜、芋头等种植,还学习葡萄栽培,发展盆景葡萄、盆景草莓、盆景火龙果。党员王雪峰既是村“两委”成员,又是产业带头人,2018年第一批3200盆盆景葡萄还没上市,就被北京一个客户全部预定了,毛收入40万元左右。王雪锋觉得这一切主要得益于不断学习。“我高中毕业就回家种地,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加入合作社后经常有专家来讲课,我就跟着学。后来合作社又送我去青岛农业大学进修,这才一步步成为种植能手。”王雪锋说,他是沙北头蔬菜合作社“庄户学院”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土专家”。

    

    不光学技术,“庄户学院”还是思想传播的阵地。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庄户学院”把党课直接搬进了葡萄大棚里,通过理论宣讲,培养新时代农民。土地到期后再延包30年的政策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从2017年11月开始,全村又新建了5个葡萄盆景大棚。

    

    如今,沙北头村“庄户学院”已经为全镇培养了2000多个新型农民,还有各地“第一书记”800余人来进行培训,同时帮助全镇5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学习新政策、新文化、新技术。王桂欣能够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也看到了新时代新农民新形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王桂欣已经做好准备,带领更多农民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以更加创新的精神拥抱新时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