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懂谦让】
【第三课 懂谦让】
历史明鉴
谦虚礼让的张说(yuè)
张说是唐朝有名的大文学家。他为人刚正不阿,明礼谦让。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平时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不骄傲自满。
当时的玄宗皇帝非常赏识张说,决定授予他大学士的职位。张说听了,对皇上说:“学士这个职位,原来没有‘大’字的称法的,是以前中宗帝为了表示对大臣的尊宠才加了这个字的。我学识肤浅,配不上这个称呼。”他知道能让皇上授予这个职位是很光荣的,可是他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么出色,就坚决推辞了。
有一次,在一个集聚贤人智士的宴会上,按照以前的习惯,要按官位的大小排列,官大的先喝酒。张说觉得这样很不合理,就说:“我听说读书人以学问论高低,没听说以官品定先后。我们这里是以文会友的地方,要是按照世俗以官位的高低来区别,是不是太不合理了?”听了张说的话,大家都很赞同,于是,他们就一起举杯,一起欢饮。
当时的人一说起张说,都很佩服他的明礼和谦让。他的良好品质深受大家的赞扬。
时代榜样
抚顺雷锋储蓄所储蓄员:雷锋很谦让总让别人先办
在抚顺,跟雷锋打过交道的人不在少数,72岁的王玉珍就是其中一位。
王玉珍是当年雷锋办理储蓄的百货储蓄所的一名储蓄员,储蓄所内悬挂的十几张雷锋照片中,其中一张是雷锋办理储蓄时和她的合影。当年,王玉珍亲手为雷锋办理了最后一笔存款,是雷锋“经济往来”最直接的见证人。
“雷锋最开始来的时候,我们觉得他很奇怪,因为他总是让别人先办。”王玉珍说,雷锋很客气,非常谦让,在柜台排队的时候总是让别人先办。王玉珍说,当时储蓄所的柜台很少,排队的人却并不少。雷锋每次来,总是要等好久。
“当时就是感觉这个小战士人很好,很懂礼貌,但我们不知道他叫什么。”久而久之,王玉珍发现这位个子不高的战士总是如此,聊起天来,才知道他叫雷锋。后来,见到雷锋来办储蓄,储蓄所里的人总会热情地打招呼:“来啦,雷锋!”
在王玉珍的印象中,雷锋比较能存钱,但花钱却很“小气”。“雷锋平时舍不得花钱,但捐起款来却是不惜倾家荡产。”
雷锋去世后,因为没有亲属,他最后存下的这100元钱在储蓄所里沉睡至今。
这张存单的原件,现在作为文物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90年2月13日,百货储蓄所被正式命名为雷锋储蓄所,抚顺市雷锋基金会也同时成立,雷锋的存款就成了“雷锋基金”的火种。王玉珍说,“雷锋基金”成立时,捐款的人非常踊跃。当时,她自己每月工资只有40多元,却一下捐出了100元。现在,王玉珍已经退休16年,但“雷锋基金”一有募捐,她还是慷慨解囊。
现在,雷锋的这笔遗产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着雷锋的生命。2010年,“雷锋储蓄所”和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发起了续写“雷锋存折”的活动,以“雷锋”的名义重开了一个爱心账户,专门用来帮助困难群体。仅在账户设立的当年,“雷锋存折”就以“雷锋”的名义,向玉树地震灾区和西南旱区捐助了5万元。
美德讲堂
大文学家张说因为明礼谦让,深受大家的崇敬,雷锋的事迹更为大家熟知和传颂,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授予“大学士”的职位是很荣耀的,可是张说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没有那么出色,坚决推辞,实在是值得敬佩。在宴会上,张说能够打破喝酒的规则,不以官品定先后,而是以学问论高低,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对读书人的敬重。
“雷锋很客气,非常谦让,在柜台排队的时候总是让别人先办。”雷锋的谦让令为雷锋办理储蓄手续的王玉珍印象深刻,也让我们知道,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做好事,还有谦虚礼让等许多美德。
让我们向两位榜样学习,平常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谦和有礼的好少年。
幸福行动
1.分享谦让故事:把你看到的谦让故事说给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听,说说主人公身上有着怎样的谦让精神。
2.评比谦让明星:评选你心目中的“谦让明星”,说说为什么。
3.开展谦让行动: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学会排队,谦让老人和幼儿。有座位的话,把座位让给比自己更需要座位的人。从他人的笑脸和感谢中,你是不是收获更多呢?
名言链接
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尚书·大禹谟》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