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下载APP

第三章 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第三章 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记80后最美女校长李灵

    

    开篇寄语

    

    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80后。

    

    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李灵

    

    动人风采

    

    2009年夏天,郑州的小巷里一个衣着朴素的女孩边嚼着干粮,边奋力蹬着三轮车,专门收购小学教辅图书,而且给出的价钱也比一般“破烂王”高得多。这个场景,被一个名叫“莫笑书生无情”的网友看到。他拍下女孩骑车收书的照片,发到了网上。

    

    “希望每一个曾经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可以稍稍给女孩尽一点力量……”写着简短文字的照片,迅速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人们知道这个女孩叫李灵,是淮阳县一所农村希望小学的校长;为了让几百名孩子有书可读,27岁的年轻女校长只身来到省城收购旧书。就像收废品一样,骑着车到处去转着叫。她的每顿饭都是两个烧饼。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满头大汗地装载着“精神食粮”,面对卖旧书的小孩露出天真的笑容……

    

    2002年,李灵刚从淮阳师范学校毕业,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办起了周口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她的一手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多元外债。

    

    “每次看到其他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我真的很难受,我也想为自己的学生搭建一个阅览室,哪怕是最简易的。”李灵说,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有书读,就有了上文中感人的举动。

    

    按规定,在学校吃饭的学生一顿要交一块钱。“四、五年级的孩子,一顿能吃三四个馒头,一块钱根本不够。”尽管如此,李灵还是让食堂尽量把伙食办得好一点,除了馒头,还有包子,每周孩子们还能吃上一次煮鸡蛋和油炸丸子。

    

    “李灵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女孩,把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曾庄村村民曾宪振在希望小学门口开了家小饭馆,几年来,他亲眼看着李灵每天忙碌操劳,从一个胖乎乎的女孩,渐渐变得消瘦憔悴。

    

    嫁到外村的曾敏,宁愿把自己4岁的女儿寄养到娘家,托付给希望小学幼儿班。“孩子在学校饿不住,冻不住,伤不住,交给李灵俺不操啥心。”曾敏说,再过几年,女儿准备在李灵的学校上小学,“如果李灵办中学,俺还叫闺女跟着她上学”。

    

    图书6万多册、书柜20个、电脑8部、钢琴一部、电子琴4部、衣物和体育器材若干、捐款11万多元……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被李灵一一登记珍藏。

    

    “我们缺什么,社会就给什么,这逼着我们要有更大的提高。做不好,良心上过不去!”李灵总这么说,她最怕辜负大家的爱。

    

    引申体悟

    

    教师,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群智慧的天使,为了孩子求知的明眸,为了心中纯洁的教师梦,不少人跋山涉水,告别优越的环境,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抚慰哭泣的孩童,传播知识的火种……

    

    徐本禹,1999-2003年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考取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公费研究生,但没有立即就读,而是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岩洞小学与大水乡大石村大石小学支教。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他说:“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他最感动的事情是孩子们在黑板上留下“我发现了春天”这几个字……

    

    在徐本禹精神的感召下,全国各地高校的多名大学生前往大水乡进行社会实践,现有8名社会人士来到当地长期义务支教。

    

    胡忠、谢晓君这对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夫妇,本是成都中学的老师。然而,报纸上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塔公草原距离成都约500公里,海拔3800米,每到冬季这里寒冷干燥,风如刀割……经过考察,他们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决定来此传播知识。12年前,胡忠辞去公职来到这里支教,3年后,他的妻子谢晓君带着年幼的女儿追随而来,他们一留就是12年。

    

    12年来,他们也曾犹豫,但却不曾后悔。他们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只为了孩子求知的双眼,只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这些爱的天使不怕风雨,不惧冰冷,始终冲锋在最前线!

    

    心动行动

    

    1.组织观看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请学生写出观后感。

    

    2.同学之间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支教故事,谈谈你为什么被感动。选择其中两个故事,为主人公写颁奖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