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七 你知道“72小时黄金定则”吗?
主题七
你知道“72小时黄金定则”吗?
生活万花筒
中学毕业后,他去了深圳打工。不到半年,凭着个人的勤奋和超强的能力,他坐到了管理层位置,每月能挣到5000元,那时他才17岁。
可他并不满足,为了大学梦,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家乡补习,准备参加当年的高考,第一次月考,他考了全班倒数第二,但他毫不气馁,依然刻苦努力。第二次月考,他升到全班第一。第三次已经是全市第一。一个学期后,他成为当地15年来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报社做财经记者。凭着勤奋好学,仅仅四个月,他就成为报社最出色的记者之一。那天,他看到一个同事正在埋头苦干,30多岁了,每天和自己做同样的事,有时工作业绩还不如自己。他忽然想,再过10年,我不就成了这样了吗?这与他的梦想相差太远,那颗年轻的心又躁动起来,他决心创业。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他写出了第一份商业计划书。可是光有创意没有奖资金,等于纸上谈兵。他又开始主动出击,寻找风险投资商。
那天,听说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要来,兴奋得一夜没睡好,心想天赐良机,管它成功与否,先堵住了再说……他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他叫高燃,于两年前创立了MY SEE直播网,今年25岁,身家已经过亿!
在常人眼里,他的成功就像一个传奇,但他说:“行胜于言,有了梦想就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你有过梦想吗?这些梦想有实现吗?
探究寻常理
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成功,最关键的一点是你要去做。而这其中,有条”72小时黄金定则”。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找来四组实验对象,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要自己想办法完成一项指定的任务。完成之后的奖励是未知的,也许没有奖励,也许奖励一块钱,也许是五百万元。第一组人必须立即行动;第二组则被要求先回家仔细想想,24小时后方可采取行动;第三组实验者被规定为48小时后方可行动;而第四组则是72小时后才开始行动。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大部分人都以充沛的精力和热情完成了任务;第二组完成任务的人数比第一组略少,但他们经过一天的思考,完成任务的过程相对第一组来说更加稳重;第三组有相当一部分人半途而废了,那些未知的奖励在两天后对他们来说吸引力减弱了;第四组甚至有一部分人根本没有开始做,他们声称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已经失去了行动的兴趣和动力。
在你具有一个新鲜想法的72小时内行动,你将有很大可能去完成它。而失去了这个黄金时间,惰性便会来骚扰你,本来满腔热情也被磨灭了,原本新奇的想法在此时看起来也毫无乐趣可言了,成功的渴望此时也显得不那么强烈了。这样,你就错失了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
世界上有两种人:空想家和行动者。空想家们善于谈论、想象、渴望,甚至于设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动者则是去做!明天是空想家最“强大”的武器;行动者的利器则是今天。如果你还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行动者,那么,你必须从今天开始做起,也唯有从今天开始做起!切勿依赖明天!从梦想者到行动者,只需72个小时。无论如何,请你也先让自己踏出一步吧!
坚定目标,不轻弃放弃:梦想需要明确的目标引导才能成功。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能抱有“做得成就成,做不成就算”的心理,遇到困难和挫折,依然要保持冲刺的渴望和战胜挫折的勇气,才不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从当下做起:想要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去做。初中生在处理具体的事情上,往往表现出决心大、信誓旦旦,而行动上却迟疑不决,说和做相脱离。这样不管有多少想法、多少梦想,都会被我们闲置,最后成为空想。
勤奋:“勤能补拙”的道理是良训。如果我们天资聪慧,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勤奋会让我们会让我提前看到胜利的曙光。
实践得新知
小欣和小米在讨论”72小时黄金定则”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观点,请你参与讨论,发表观点:
小欣认为:24小时之内大部分人都以充沛的精力和热情完成了任务,所以遇事我们要抓紧时间行动,越快越好!
小米认为:谋定而后动,做任何事情都要预先规划好再行动!着急行动是草率和鲁莽的表现!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你每一个具有新鲜想法的72小时内行动,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生活中你往往会因为哪些原因错过了这一黄金期呢?我们如何才能把握好72小时的黄金时间呢?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你实现梦想的经验与教训吧!
成功经验分享卡
曾经成功实现的一个梦想(或计划)_______________
成功的经验:___________________
失败教训的分享
未成功实现的一个梦想(或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哪些原因影响了你梦想(或计划)的实现?
·实现梦想太难了,因为畏难情绪放弃了。()
·一时热情,难以保持太久,所以放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上述问题,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拓视野
《习惯的力量》作者寄语
从空想家到行动者的转变不可能不疼不痒,我们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但是,这一转变又是现实的,我本人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再没有比我更伟大的幻想家了。我的毛病便在于缺乏自律,懒散、拖沓、不信守承诺、缺乏毅力,等等,都是缺乏自律这个毛病的症状。而我给自己开出的药方便是“明天”。“明天”总是能够让我的症状得到一时的缓解,却永远无法根治。当它们下一次光顾时,唯一的解药只能是另一副“明天”。显然,我的治疗只是治标不治本(缺乏自律能力)。这正是“每天都尝试着做一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对于我的意义所在,我相信,对于你来说也同样适用——不论你的自律能力如何。只不过,这样的尝试必须从今天开始。
——杰克·霍吉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