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章 再别康桥

下载APP

第二五章 再别康桥

第二五章 再别康桥唯柔波轻漾,还有招摇的水草,在诉说依依过往。岁月当真是无情,那个俊朗风流的青年仿佛已经是前世,而他被留在了今生。隔了渺渺时空,如何还能回得去?

    

    微雨过,烟柳浓,光阴飞谢,往来无心。人生是否安稳,不是自己说了算,我们能做的则是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寸辰光。到底是幸运,在你途经的时光里停留过,并且有过这样美丽的擦肩。

    

    我不能做一个路人,我愿此后行走的山山水水都有你相伴陪同。我愿余下的时光都和你交集,愿与你漫步在溪桥水畔,厮守于街闾巷陌。我愿所有的故事都与你相关,愿与你细水长流,双双终老。

    

    想起《半生缘》里,顾曼桢那封未写完的情书。“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可是他们之间隔了十多年的山水,错过了十多年的故事,确实再也回不去了。

    

    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爱没有减少,只是太多的俗事让他疲倦不堪。被禁锢的心需要再次放逐,他渴望在茫茫天涯找寻一点寄托,安放寂寞。他想漂泊,去往年少时的寻梦之所,对那久别的人情风物心驰神往。他更想携带陆小曼逃离沉闷的上海,彼此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或许,一切都会改变。

    

    “我那一天不想往外国跑,翡冷翠与康桥最惹我的相思,但事实上的可能性小到我梦都不敢重做。……只是叫我们那里去找机会?中国本来是无可恋,近来更不是世界,我又是绝对无意于名利的,所要的只是‘草青人远,一流冷涧’。这扰攘日子,说实话,我其实难过。”

    

    病痛缠身的陆小曼早已倦怠了河山风物,也倦怠了行走。她似乎一日都离不开上海,离不了阿芙蓉,离不开翁瑞午。无奈之下,徐志摩选择释放心灵,他再次踏上了出国的旅程。他愿像云彩那般纯净自由,亦期待回来之后,时间更换了一切,他又可以看到从前的陆小曼。

    

    1928年夏日,黄浦江的码头游人如梭,在嘈杂的人群里分辨不出谁是归客,谁又是行人。徐志摩乘上了豪华的加拿大“皇后”号轮船,开始了他漫长的环球之旅。几程山水,千种情怀,熟悉的海风翻开了过往的记忆,内心亦如浪花,有跌宕,有欣喜,有期盼,更有不舍。

    

    此番游历,徐志摩打算从日本渡太平洋抵达美国,再穿越大西洋至英国,而后经印度,再回国。看山看水,天地之间一派清朗皓远,无有成败爱恨。茫茫海域,辽阔边际,连一处烟火人家都看不到,连隐身之处亦没有。

    

    遥想当年,意气风发,有指点江山之气势。如今遍历人世况味,而立之龄多了一分责任,几许牵挂。上海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是爱妻,看到沿途曼妙的风光,都想与她一同分享,见到玲珑精致的饰物、琳琅满目的美食,亦毫不吝啬地买下寄回。

    

    “九州各岛灯火辉煌,于海波澎湃夜色苍茫中,各具风趣。今晨起看内海风景,美极了,水是绿的,岛屿是青的,天是蓝的;最相映成趣的是那些小渔船,一个个扬着各色的渔帆,黄的、蓝的、白的、灰的,在轻波间浮游。”

    

    人生聚散、冷暖悲欢落于大自然,皆显得渺小而谦卑。徐志摩沉寂已久的心在自然风景中得到豁然释放。他写信告知陆小曼:“上海的生活想想真是糟。陷在里面时,愈陷愈深;自己也觉不到这最危险,但你一跳出时,就知道生活是不应得这样的。”

    

    人世风光壮丽,也飘忽若尘,多少悠悠情意、慷慨缘分等着去邂逅。哥伦比亚校园风景依旧,年少轻狂的时光,连同豪气干云的梦想,在这里匆匆流逝。他带走过灿烂辉煌的西方文明,也留下过遗憾。

    

    梦里千回百转的始终是雨雾之都伦敦,始终是割舍不断的康桥。这座桥教会他写诗,教会他用情,给了他爱和希望,也给了他痛苦和离别。他曾说过:“最早写诗那半年,生命受了一种伟大力量的震撼,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

    

    这力量是康桥,是林徽因,是爱。熟悉的康河,柳畔下,曾经玉人双影,如今物是人非。唯柔波轻漾,还有招摇的水草,在诉说依依过往。岁月当真是无情,那个俊朗风流的青年仿佛已经是前世,而他被留在了今生。隔了渺渺时空,如何还能回得去?

    

    以为放下的人和事,其实在心里生根发芽,只是此生再也长不成参天大树。那朵初夏的白莲仍在他的梦里开花,实际却早已在属于她自己的季节里,和陪伴她的人过安稳生活。他能做的只是将从前的美好、遗失的情节细细地怀念一生。

    

    林徽因亦是多病之身,她曾几度去香山养病,徐志摩皆会抽空相陪。与她煮茗夜话,谈文学人生,为她试药端水,体贴入微。他们之间的爱熟悉温暖,是知己亲朋,亦为前世的伴侣,有过美丽的邂逅,给过彼此灵魂震撼。

    

    人的一生有几段尘缘,就有几段劫数。徐志摩的劫数便是至亲的三个女人,他把辜负给了张幼仪,把遗憾给了林徽因,亦把纷繁给了陆小曼。而林徽因和陆小曼又何尝不是,林徽因错过徐志摩,再后来又得金岳霖的痴心相陪,那躲不过的情劫甚至让她迷乱不已。

    

    林徽因曾很沮丧地对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说的这个人是金岳霖,她柔软的心亦经不起长久的爱浪。梁思成是君子,他思索再三,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但林徽因的内心终究是清醒明透的,她不会让错误延续。就连放浪形骸的陆小曼自始至终也没有背叛徐志摩。认定的爱,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份感动而轻易改变。所以我从来都不敢评判她们,甚至对她们生敬畏钦佩之心。

    

    这世上没有谁可以将错综复杂的情感梳理得安稳妥帖。多情的徐志摩也只是听从自己的心意,爱自己所爱,念自己所念。无论是否放下了,他都清晰地知道,与他共度一生的人将会是陆小曼。他爱她,愿为她委曲求全,待拾取这段康桥旧梦,便归去,与她死生不离。

    

    他写信说:“曼,你果然爱我,你得想想我的一生,想想我俩共同的幸福;先求养好身体,再来做积极的事。一无事做是危险的,饱食暖衣无所用心,决不是好事。你这几个月身体如能见好,至少得赶紧认真学画和读些正书。”

    

    在欧洲,徐志摩再次探望了久别的故人罗素,彼此彻夜长谈,追思往昔,多少哀怨喜忧皆成了深深眷念。匆匆辞别,此去云山渺渺,再相逢又不知是何日经年,而岁月又将给彼此留下多少劳虑尘霜。

    

    徐志摩辗转来到印度拜见泰戈尔,这也是他此番游历最为珍视之事。这位老诗人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热忱的诗人为徐志摩的到来特意举行了茶话会,为其接风洗尘。会上,泰戈尔亲自朗读了徐志摩的诗歌《沙扬娜拉》。此番情义令徐志摩铭感于心。

    

    短暂的相聚足以弥补他多日来的仓皇与落寞。了却心愿,归期愈发近了,思念愈是深浓。半年的离别,他一直不间断地写信给陆小曼,将走过的山水、邂逅的风情寄于信笺,托鸿雁带去相思。

    

    别了,泰戈尔。别了,康桥。别了,那惊艳于三生石上的绝代佳人。无有伤远离愁,无有生死沧桑。“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