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下载APP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诗经·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时四月过半,天气暖和。窗外落花遍洒,芳雨亭台,飞絮纷纷,飘然胜雪。残余的春景,亦在飘飞的白絮间,隐隐不见。

    

    唯有闲愁几许,留在落英缤纷的石阶,微风细雨之间,无端招惹归堂之燕,愁损卷帘之人。繁花似锦,一旦开到荼,春事便尽。

    

    能与一人,倚一片山水,守一世白头,是我此生所愿。然而我之更喜,是诗书画意,琴韵禅茶。曾于匆匆流年中,错过了彼此;回念之时,亦无遗憾可言。芳华去尽,红颜渐老,换回了数盏茶,几卷书。如若可以,我愿守在梅庄,吃一生茶,写一世书,不再过问人间情事,柳艳桃红。

    

    以前只觉人生就像一卷宋词,清丽婉转,到底多情,亦只为情。后又觉人生像一册唐诗,看惯风云变幻,竟也豪迈从容。而今心事简约,朴素无华,却喜读古老的《诗经》。从来风景佳绝处,还是民间的好。物意人情,衣食住行,亦是百姓的真实亲近。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毛诗序》云:“《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卫宣公夫人宣姜,本是卫宣公之子伋的未婚妻,却被卫宣公霸占,后又与庶子顽私通,可谓甚不检点。故文中以“君子偕老”开篇,又以“子之不淑”收句,竟是这般不留情面。

    

    昔汉武帝时期,有个宠臣李延年,知音律,善格律,颇得武帝之心。每为曲子,闻者莫不感动。有一次,李延年起舞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闻歌,心生怜意,问世上可有此人。平阳公主说出了实情,乃李延年妹妹。于是武帝因歌思人,召见了她,并多宠幸。

    

    诗中这位卫国夫人,也是世上佳人,颇有姿色,细品诗文,即可美到心醉。且不说她姿态雍容,如山如河,衣着华贵,环佩叮叮;仅从容貌来讲,素颜清姿,国色天香。正如文中所说:“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姿容妖冶,妩媚无比,仪态万方,又楚楚可人,可谓倾国倾城之貌。

    

    古来描写女子容貌衣着的文字不少,《诗经》中除了《硕人》之外,这篇亦是别具一格。“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鬓发之间,黑亮无比,犹若云霞在天,舒卷有度。形貌灿烂,无须装饰,即为丽色天然,人间尤物。恍若仙子下凡,天女下界。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此二句对后世文字影响深远,《洛神》借之用神,《离骚》借之引韵。宋玉《神女赋》中描写神女之词:“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亦算是借题细写,将神态描得到位。近如花临素月,远如浮霭飘香,百赏不厌,非人间词笔。

    

    曹植《洛神赋》,亦描绘出一位绝色神女。“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及到“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则是尽挥八斗才,落笔散珠玉。

    

    除了古代文学中的神女,呈弄姿采,亦有各种词笔,描绘世上佳人,人间丽色。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写道:“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描写了一位佳人——东家之子,她的容貌已经美到绝妙,不须任何修饰,任何脂粉,即如天际明月,光洒庭楼,韵满花树。

    

    中国古代留名之佳人,以四大美女为最。她们貌美如花,却多命运坎坷,恍若春花一瞬,凋谢无常。无论以哪种姿态经过,都为世间留下惊艳一笔,令人赞叹,亦萦怀。

    

    苏轼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赞美西子,或赞美西湖,又或二者本即形神相当,谁又知得。更有李太白得睹贵妃颜色,写下《清平调》三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隐情入句,留作一世相思。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那些惊艳了人间的丽色,或多情薄命,为俗世所累;或疾病随体,风剪了玉芙蓉;或飘零千里,形影孤单,再寻不着一亲半故,直到孤芳陨落,玉骨成尘。

    

    也许,是命运怕世人见不得美人迟暮,秀姿凋零,亦见不得名将身残,形如老骥,故早为凋零,以除此恨。也正是这样,才有了杜工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

    

    赏花,须赏花之半开;写文,当写意之未尽。于春光乍暖之时,走过亭台栏杆,去赏一林花事,万千幽朵未开,尽数含苞,枯枝苍黄间,犹然缠绕着残余之冬韵,则是春思太淡,不足为观。

    

    待花事过半,万朵千枝,恍若彩瀑赤流,紫云粉雾,则太过繁盛,入眼又俗。及一时疾风起处,落花淋漓,锦瓣翩飞;再看花时,唯多伤春情绪。大概也正是这般,于花之半开,赏过几回,垂下帘栊,直到春风渐远,再去回味春事,独得妙处。

    

    世间每位女子,都有自己的最美年华,姣好容貌,亦有一段如花心事,儿女情长。能把最好的自己,给最爱的人,对影花烛,为人间乐事。至于之后的悲喜,是否有无常变数,命运皆有安排。

    

    此诗中的宣姜,空有花容月貌,竟无贤淑之德。虽嫁入卫国,却是乱了宫闱。文中锦词尽妙,布篇有度,可谓写到惊艳。然而越是貌美如花,气质出尘,越让人体会到她之短处,有失妇德。

    

    人与人之间,多以外貌,以言语,以假象迷惑、遮掩。许多人暗藏锋芒,心机至深,令人难以捉摸。听惯了甜言蜜语,再听不得逆耳忠言;看惯了和颜悦色,自许不得冷脸苦劝。故能于人海中,得一诤友良朋,亦是大幸,须倍惜之。

    

    都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景。亦有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与之遥相呼应。任你容颜绝代,衣着锦丽,终会化成枯尘。唯美妙静雅的灵魂,可以让人赏心悦目,旷然神怡。

    

    当一人雨中灯下,读出文人墨客留在字句间的清雅时;或是春朝夏暮,听出乐师琴人留在弦徽间的清宁时;又或是于宣纸桌案上,品味出画韵间的情长,山水中的旷放,结字间的精神时。心神亦与之消融一处,缠绵萦绕,共鸣不已。

    

    唯有这些存于灵魂间的美妙清音、至雅情怀,超越了佳颜秀色,为世之珍奇。女子之美,当是温婉和顺、含蓄柔情、贤良淑惠;如此落落姿态,自不为尘俗所累,更不为凡念所欺。比之明月清风,日月山川,更是珍贵无价,深邃有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