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于水畔泽头,淇水弯弯处,种上一片幽篁,郁郁葱葱。或于篱笆小院,野外人家,引来几竿翠竹,袅袅青青,任其繁简疏密,悉得古趣。一望翠绿,隔开尘世的喜忧,真个经雨愈茂,无风亦雅。
能倚着这些天然诗意,寻文觅句,写下青翠之章,不须雕琢,亦得刚正之气。世人谈竹,颇赞其节。当年写电视散文时,亦曾几番吟咏。竹是君子,也是佳人,至今再写,尚未落笔,已是清凉满怀,幽思在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这首《竹里馆》,写尽幽清,让人如临其境。试想于幽篁深处,一人独坐,弹罢古琴,复又长啸,何等悠然意味。此二者皆是自会为高,不以人闻为要。
闻琴知意者,谓之知音。几千年来,唯伯牙与钟子期而已,余者难求。善啸者,最以孙登为是。昔阮籍访孙登,求事不成,长啸而退;到了半山,闻有鸾凤之声,响彻山谷,知是孙登为啸,自叹不如。琴声是志雅而情高,啸声是傲放而情逸。于此幽静处,唯寒禽出入,明月来照,自有无边真韵。
写到阮籍,当不忘竹林七贤。西晋时,有七位才华横溢之人,为避尘繁政乱,常集于竹林之中,借风舒韵,肆意酣畅,故得此名。也许,与物相处时久,得其熏陶,亦有了它之品格。故林和靖梅妻鹤子,一世恬淡;陶渊明种菊东篱,半生贞洁。
那位感叹“何可一日无此君”的王徽之,更是喜竹种竹,引以为师。虽是借人空宅居住,也要种上翠竹,夜听风吟,晨知雨讯,效其清俊品格。世人不解其韵,唯竹相得。
或是竹之高韵不凡的品格,润出了雅士风流。嵇康借此写下“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之句。其间气韵,不弱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刘伶乘着小车,携一壶酒,让人扛了铁锹随行,只道等他死了,随时埋去。更有语:“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虽多狂放,亦有落落襟怀,浅浅失意。
苏轼也喜竹,有诗句:“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也许,只有情致高雅的心才可与竹相通,和竹相倚。
苏轼还说过:“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其间寄意为一,当是爱竹成痴。
《论语·学而》里有一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里即引用了《淇奥》中的句子,以示君子之意。
人生在世,本就是一场修行。太多失去,太多无常,让人苦恼万分,难以挣脱。当纠结于得到时,或已失去;几将成事时,又或功亏一篑。也正是这些,才让人的内心永远在磨砺中,渐趋完美,渐趋成熟。正所谓,不出井底,不知天地之大;不离庭枝,不知天地之高。
有些人惧于风雨,迷失了前进之步履,自此沉沦,一蹶不振;有些人却能在绝境中涅槃,完美重生。命运面前,本就公平。当不惧所历,再多劫苦,亦有何妨?终可与之对抗,久开生命之花。当然,有些人把公平与否集于名利之上,不问精神。如此,生命本身之意义,亦无从言起。
文学故事中的风雅,不管是灞桥雪下惹起的诗思,还是击鼓成韵,刻烛催诗,都是互相间的砥砺。谢家亭台,吟醉了千年风雪,留下咏絮才的清名。纷纷大雪依然洒落人间,不知于谁家亭榭,还有那么几人,犹有咏雪的雅兴,却没有了谢家子弟,切磋才学,琢磨佳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于内,是囊萤映雪,自强不息。于外,是切切偲偲,争竞风流。于人生路上,经过千辛万苦,历经悲欢离合,只是为了“增益其所不能”。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君子须在磨砺中前行,在切磋中进步,正是有了千万次的雕琢,顽石才得以成精品。或为砚台,温润岁月;或为神像,供人跪拜。而那些不曾雕琢的石块,则终将化为砾土,一朝腐朽,灰飞烟灭。
当年苏子被贬,飘零江海,先后三任妻妾,或离或别,深情虽在,洒脱依然。不深情,写不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洒脱,写不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太多的忧伤,藏于内心,更多的则是潇洒旷达,了却生平。
杜甫几经风雨,一生颠簸,却未为其所累。安史之乱,亦未能将他摧毁,反使其诗风更加苍劲,文章更加老成。在流离数载后,杜甫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句;而于他个人,则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君子”二字,承载了太多,不知杜工部襟怀能否受之?
《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里的武公,是指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卿士。虽然年事已高,依然谨慎廉洁,容人劝谏,人敬重之,于是作了这首《淇奥》。
诗中所指,也未必具体,一如《毛诗序》所言。其表达,更像是民众的一种寄托,几分向往,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君子之身。唯有君子能让乱世平息,战争停止,四海清宁,天下康平。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待一个人懂得了与自己交流,懂得了可与不可,有了幽默感,他才算开始成熟。幽默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然,亦是处理人情世故最好的工具。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失落与挫折,与其一脸严肃,争个究竟,不如微微一笑,与风同行。
心胸广阔之人,就如飞雁,浮在云端,可高可低,可疾可缓。容得下江湖秋水,也容得下浊浪浑波。志趣高雅,又和于众生,不为俗事所扰,不为红尘动心。接纳完美,也接纳残缺;接纳善良,也接纳罪恶。就像海水一般,沉淀了太多。再回首,轻鸥衔碧,白浪淘沙,云天又成一线。
有时想来,人生的富足,不是在于拥有,而是放下。太多的无常,让人应接不暇,这时或在意一恩一怨,转眼间,则恩怨皆消,甚至连一眼爱恨也不能留了。
幼时在村间,满山的竹影,苍翠着乡关。曾经怀着幽梦,走过崎岖山径,看霞起群山,月挂竹梢。后来,走遍红尘,苦苦寻找,也未见着那位文采斐然的君子,那位“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的良人。倒是倚墙几竿竹影,斜过老旧的窗台,留下一眸深情,一世相思。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