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随园诗话》里有记:“沈归愚尚书,晚年受上知遇之隆,从古诗人所未有。作秀才时,《七夕悼亡》云:‘但有生离无死别,果然天上胜人间。’”他感叹牛郎织女,虽是一年一会,却可以地老天荒,无有尽时。人间纵算平凡夫妻,恩爱一世,相伴白头,终有死别。
但人间有时生离大过死别。人生不过一世,情缘断了,便无念想。心有不舍,尚有宿债未偿还的,期许来生。看那牛郎织女,要经受多少日夜的煎熬等待、相思消磨,方能换取短暂的一期一会。如此伤悲,又怎及世间男女平淡相守,同桌同食,同生共死的真切快意?
自古仙人动了凡心,唯愿做寻常百姓,但求一生与爱人长相厮守。白娘子愿毁弃千年道行,与断桥的许仙做一对人间烟火夫妻。七仙女有情,下凡来人间,只为助董永偿还债务,做他朴素的妻。他们心愿素简,不求在仙界千秋万载,只要一世人间。
凡人之苦,仙者又未必懂得。凡人的一生,要经历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离合悲欢。人的力量渺小薄弱,无力抵御所有外界的劫数,任何时候,只能顺着四季流转,于风雨中前行。在灾难面前,人卑微如草木,似蝼蚁,之后在岁月的更迭里缓慢老去,再被历史淹没,悄无声息。
但人生在世,终究是苦乐相随。万般苦乐,皆因情爱,虽也有名利缠身,世态相逼,但于情爱面前,到底清简。古来帝王将相,百姓平民,都离不了情爱,断不了尘缘。他们或风云一生,志吞万里河山,终不忘美人佳丽,红罗帐暖。纵是布衣荆钗,也有其婉静风姿,令人神迷。
多少人为情生,为情死,风景悠悠千年,能记住的不多。然千古情事,看似相同,又各有悲欢,各有结局。或聚或离,或喜或悲,他们的故事被写进书中,编成戏剧,为后世传唱。虽隔了迢迢时空,仍让人甘愿与之同修缘分,患难与共。
梁山伯有祝英台,彼此同床共读,情深似海。但他们姻缘被拆散后,许下“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的誓言,最后幻化为蝶,飞舞人间。崔莺莺有张君瑞,他们于西厢约会,相思缱绻,仅隔了一道门扉,恰如远去万里关山。
焦仲卿有刘兰芝,他们本恩爱夫妻,柴门小户,粗茶淡饭,唯愿白首。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作诗云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天自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依。
有情之人,不得相守,惹出多少相思断肠句。年少时便读《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后来知其出自《采葛》。简短的一首小诗,竟让人百般回味,余韵不尽。想来有过相思之苦的人,自会懂其间的煎熬。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消灾祛病。这是一首朴素的民歌,描述的亦为一个采葛、采萧、采艾的农女。她于寻常的日子里,辛勤劳作,安分守拙。
她的情人不知何故去了远方,又或者仅仅是在邻村的某个院落,与之相望相思。诗中所谓的三月、三秋、三岁,实则只是一日不见,于情人的心里,却是漫长难熬的时光。热恋中的情侣,盼着朝暮厮守,不忍有一刻的分离。
在那个古老的年代,他们生活朴素,感情真挚。他们之间彼此爱慕情深,依靠着简洁的文字,寄寓心中情思。委婉缠绵,情深意切,便是这首《采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岁。诗中不说相思的过程,也不说相思的煎熬,亦不见海誓山盟,不闻哀怨之声。
但相思是真,情深是真,离别亦是真。年少男女,柔情依依,怎经得起分离?这女子去山间采葛、采艾,去河边浣纱,庭园种菊,廊下织布,他都愿携手相随;哪怕静坐一侧,看着她低眉转身,也觉安稳幸福,亦可地久天长。
贾宝玉愿好花常开,而有情人可长聚不散。在他心里,看花是花,看水是水,每个女子皆是水做的人,玉骨冰肌,不言语自有芬芳。他对黛玉情深,虽同住大观园,仍日日要去潇湘馆问候一番,他说就算死了,魂魄也要来此走上千百回。
黛玉对其更是情根深种,从初时的一见如故,到后来共读《西厢》,情思缱绻,皆为宝玉一人。她葬花写词,素日吟句落泪。他不来潇湘馆,她亦心难安。他们之间相隔咫尺,只因不得相守,生出无限愁思。之后她焚稿断痴,也是心灰意冷。这尘世最后的梦破碎了,她亦算是还清了债约,离去是超脱。
无论是相爱不能相见,还是相见不能相守,于有情人,都是一种伤害。李商隐二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道尽多少人的衷肠。李之仪的《卜算子》写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又是另一种情长。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相思不择人,只是文人会用诗词表达内心的情感,让人读罢如临其境,如患相思。晏幾道说:“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光阴有穷时,相思无尽处,世间一切因缘起,也因缘灭。
清代姚际恒则另辟蹊径,说《采葛》一诗为怀友之作,非寻常的男女之思。无论是热恋中的男女之情,还是天涯友朋之思,于诗中所见,皆知用情之深。千百年前风月静好,千百年前的相思也是喜悦的,毫无禁忌,不必遮掩。
一日三秋,恍若隔世,这感觉于我似曾相识,却又那么遥远。年轻时,依稀也有过美好的爱情,有过诺言,有过与之携手共赴安稳人生的心愿。也有过离别,尝过相思,知一日不见之苦,懂久别重逢之欢。
我怕多情累己,亦怕负人。这些年,于感情我是有意相避,清淡自处,不愿多生枝节,无端牵惹爱恨。奈何,心之所向,未必尽如人意。事有千般好,终有一失。今生所得,抵却所失,也算是公正清平。
慢慢地,将情爱寄于山水,托于文字,付于杯盏。虽也有一日不见如三秋之感,与物相处,到底心安。任何时候,你付之情深,皆静然以待。人有慈心,物有禅意,日子山寒水冷,又有燕语莺啭。
古人有言:“各有因缘莫羡人。”或许是此生修行尚浅,仍心存执念,虽自比梅花,却有虚妄,为情移。哪一天于竹院静室、绿窗禅榻,烹煮闲茶,一日若千年,又何惧三秋三岁兮?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