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下载APP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焚香,煮茶,听一曲琴音,仿佛已成了当下生活的全部,而这份清简与宁静,亦是多年的夙愿。只是再平淡的日子,心不止息,仍有杀伐征战,风刀霜剑。

    

    行文至今,已非第一次书写边关,描绘征戍。然再起文思,要写它时,依然觉心下沉重,难以落笔。悲于世者,不悲于身。虽我境界不足,亦有悲世之心,悯人之意。或许只有把忧思寄在世间,才看淡了得失,经历过沧海桑田,才不会轻感离合。

    

    满庭无声岁月,数载烟雨江南。我独守梅庄,不与世比,不与人争,赏的是绿柳繁花,读的是春秋古卷,却盼着哪一天能在岁月的枯荣里,淡看花开花落,云聚云散。心事平和,存有慈悲,不再为那惨绿愁红轻易悲欢。

    

    细心想来,人世已有太多不足,何必再为一己得失,徒生为难。纠缠强难,不过是互相消耗,蜗角争斗,免不了两败俱伤。然而,这世间又偏偏是个杀伐之地,多事之域。自古以来,战事不歇,虽起因各异,过程不同,却有着一样的结局。

    

    自古佳篇,不仅要辞藻之间见灵见秀,更要于句读间生风生云。这篇《采薇》描写了边境战事,也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其间无论措辞用句,还是篇章安排,都见奇处。虽不如《离骚》之于《楚辞》,《子虚》之于汉赋,却是“诗三百”中的名品,堪谓上佳之作。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载,谢安趁子弟聚会之时,问道:“《毛诗》何句最佳?”谢玄回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虽不为谢安所取,依然尽睹其妙。古人借之入笔,多得佳句;今人借它比兴,亦有奇言。

    

    整篇诗作,通过倒叙手法,写了一位征夫,于雨雪霏霏之时,独自回乡之事。他满怀悲戚的回忆,描述了当时边关的真实境况,以及百姓对战争的反感与无奈。

    

    《毛诗序》里这样说道:“《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所说的是周文王为了征兵治国,而作了这首《采薇》。后代各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于此不多论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一年征夫随军远行,杨柳依依,如花年少。行过村头,那魂萦梦牵的女子,鬓簪桃花,正自浣衣溪畔,明媚了整个春天。清澈的溪水,映着似梦的年华,娇羞婀娜。

    

    那一眸清泉似的双眼,泛着几多难舍难弃的温柔。二人见过最后一面,就此离别,来不及诉说心事,更不能卿卿我我。林风拂过,吹落了伊人鬓上花,吹皱了翠色裙,留它十年别梦,沉在水云。再相聚,不知何年,不知那时的她,是否已嫁作人妇,又与谁相守相依。

    

    那一年征夫独自归来,雨雪霏霏,身心疲惫,征人半老。大雪洒落,冰冷了行步,冻损了心扉。灰暗的天地间,容不下一丝苍绿与生机,唯有青松几株,与风相斗,瑟瑟为歌。冰封的河流连绵了弥望的忧伤,苍白的记忆也已结满了冰霜。几簇荻花,倚着枯荷,无精打采,不识来人。

    

    那个近乡情更怯的行者,就这样走在满是泥泞的路上,饥饿难耐,举步维艰。山路崎岖逶迤,一直到远方,看不到尽头。背着空空的行囊,唯有一身的伤病,鬓角白发,以及天外的雪,边关的山。多年不休的战事,已经让他麻木不堪,心灰意冷,多少次生死之间,才有了这一次迟到的归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岁月无痕,青春一饷,来不及等待,亦来不及犹豫,更无可追悔。然而你我在有限的光阴里,几多迷茫,不知依寻。直到逝去了时光,云散天开,却发现青春不再,无可回头。

    

    亦如李商隐《无题》所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沉淀了岁月,渐至内心澄澈,世事洞明,再无可追忆之事,可挂牵之人。

    

    多情之人往往困于情,才子则多困于才,佳人多困于貌。等到一朝明了,万般知晓,往往是争功者,冯唐易老;弄文者,江郎才尽;好貌者,人老珠黄。

    

    佛家云,娑婆即遗憾。看似悲感的尘世中,也许只有遗憾,才让生命无憾,恰恰是不完美,才成就了完美。一样的身世,一般的际遇,有些人悲伤,有些人愉悦,有些人寂灭无声,有些人则燕处超然。

    

    那位战场归来的征夫,披着大雪,踏着泥泞,踽踽独行。仿佛又梦回沙场,来到了那个流血的边关,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因着狁不停进扰边疆,导致战事不断,连绵数载。

    

    那些在四季里,不停生长的薇菜,见证时光的流逝,亦如人的忧愁一般,成了一望无际的莽原。古老的边关,食无可食,只有取薇菜为餐,聊以解饥。居无定所的战士们,还要每天忍着饥渴,忧心如焚,奔南走北,誓死拼杀。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一次次说可以回家,然而经过了春夏,熬过秋冬,几多承诺,却付流水。唯有原野上的薇菜,从无到有,从柔弱到刚强,在一岁又一岁的枯荣中,催促了流年,吹散了岁月。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边关之情,永远是驿路上折不完的离别柳,春风吹不过的玉门关。当然,那时还没有玉门关,但那种征戍边关之情无二。因着战事不断,连封家书都无法寄回,怎能让人不生惆怅?

    

    曾经将军乘坐高大的战车,一次次领兵出战,装备精良,千军万马,征夫拥在车旁,奋力前行。不停的征战里,无处可躲,或胜或败,或生或死。这些盛大的场面,亦让征夫生些豪气,久念不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唯宋人辛弃疾的《破阵子》,可述其景。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征人满怀的思绪,无人知晓。也许,他的家园已失,早无家可归。也许,他的伊人不在,韶华已逝。颓败的墙屋间,蛛网缠绕,堂上野狐横行,鼠雀栖身。唯有多情的春风,曾经吹翠庭前的草木,几番又被秋风吹朽了门户,霜雪压折了脊檩。

    

    人世如浮萍,漂泊无定踪。当我们经过了千山万水,春秋冬夏,看惯了浮沉起落,悲欢离合,又该行向何方,归于何处?曾经为爱追寻,为一些儿女情长,郁郁寡欢,悄悄落泪。却又终被辜负,心中忧伤也罢,悔恨也罢,当时光流逝,走过山山水水,却发现,我一直在自己的故事里,并未远行。

    

    置身江南四月,抑或醉于某段独会的美好。有时想来,如今静好光阴,盛世升平,能于一屋一轩之中,焚香抚琴,将岁月煮成一盏清茶,方是人生至乐。宛若一株白莲,于翠波间也好,浊水中也罢,都是静沐风雨,枝蔓亭亭,不染不妖。

    

    浩荡河山,几多残影,几多旧迹,终成过往。多少杀伐纷乱,离合故事,不甚在心,无思无虑。坐于细碎的光影下,任它红尘起落,静看幽人来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