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江湖》! 4

下载APP

江湖?《江湖》! 4

  

    [四]江湖?《江湖》!

    这只是开始。

    后来的事实证明,徐雍的野心远不止于《墨报》——又或者任何一份报纸。他只用了不到三年,就击溃墨家的百年基业,成为这个领域的主人。

    对于他来说,一尺见方的纸片之内,太简单,也太无趣。他的蓝图,画下的也许不止这整个江湖……

    从《笔尖上的阴谋》开始,《江湖》以每周一篇的频率,错落有致地发表着所谓“江湖内幕”。

    与关于墨家的报道类似,这些“内幕”不约而同地具有以下特点:模棱两可,真假参半,夹带私货,煽动性极强。

    这些“内幕”,随着市场占有率几乎直线上升的《江湖》,散布到江湖的每一个角落。

    不要说刚出江湖、血气方刚的少年们为此骚动不已,就连性格比较直率的老一辈都仿佛重新燃起了年轻的热血。

    被曝光门派中耿直的前辈,都按照《江湖》的指向逼迫掌门对门派进行彻查,不久——就在《江湖》的市场占有率正式突破百分之八十这天,三个中型门派的掌门落马。

    《江湖》的核心读者群弹冠相庆,奔走相告,把这次事件称为“《江湖》的黎明”。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发现,原来,暮色里血红的夕阳与黎明的晨光是那样的相似……

    人员更迭在中型门派中悄悄地蔓延。掌门们愁眉苦脸,不由自主地夹紧尾巴。野心勃勃的小字辈们喜上眉梢。

    酒馆生意空前绝后的兴隆。无论什么时候,都聚满来探听消息、传播八卦、高谈阔论的各类“英豪”。江湖从未这般热闹,茶余饭后的谈资从未如此丰沛。人人唾沫横生,眉飞色舞,饭都多吃两碗。

    可是不久,这些自以为能置身事外,津津有味地看着热闹的人们便发现,这不是一场有趣的戏剧,这是江湖本身——身在其中的人,总有一天要被卷入其中,无论是谁也不能只做袖手旁观的看客。

    随着《江湖》发起“两个敢于”活动:舆论监督要敢于触及权威,舆论监督要敢于深入彻底——大门小派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其中。

    战火迅速扩大。

    昨天还称赞《江湖》有勇气、敢作为的长老、掌门,也许一觉醒来,便发现自己也被《江湖》的头条瞄准,成为下一个主角。

    也曾有人妄图紧急叫停。但那只是极弱小的零星的声音,立刻遭到整个江湖怒涛般的反对。

    从中获利的人决不承认这是错的,已经受到波及的人觉得不能只有自己倒霉,还没轮上趟的人满心侥幸以为不一定有自己的份,风口浪尖的人碍于情势只有噤声——更重要的,《江湖》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八成,加上其他由徐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小报,这个江湖里,能被公开听到的,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

    “老墨啊,你得想想办法啊。”

    这期间,不断有被《江湖》改变了命运的掌门向墨家求助。

    “我们是粗人,不知怎么就变这样了,你是文化人,墨家又是世代做这个的,你总得管管吧?”

    这些话,写在纸片、布头、干树叶上,被鸽子或大雁偷偷地带进墨家的书房,往往因旅行太久,被水浸湿,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父亲只能苦笑。

    自从松派前掌门亲自上门倒苦水被《江湖》发觉挂了头条后,就再也没有人敢随便走进墨家的门——那一封封字迹颤抖的信,像一张张被割断了舌头的嘴,只是徒劳地张着,却又发不出真实的声音。

    然而,墨家又能怎么办呢?

    饭桌上,父亲不止一次摇着头,轻声叹息:“他们大概忘了,首当其冲,被用来杀鸡儆猴的就是我们。”

    望着父亲脸上日益深刻的褶皱,正白暗自腹诽:大概,他们也忘了,当墨家被当头棒喝的时候,自己是怎样手舞足蹈推波助澜的吧……

    墨家只能保持低调。

    冷静,克制。渐渐连评论都不再发表,每天只发些谁家的老大被替换,哪个后辈又飞速蹿升的新闻。

    这一次,家里竟然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甚至连“顺应时势,稍微做点调整”的意见都没有。大家安静,近乎机械地默默做着从出生起就被训练要去做的事,日复一日,守护着被蚕食鲸吞、千疮百孔的墨家传统。

    虽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长期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墨家人有敏锐的直觉。这样的直觉告诉他们:风起云涌时,沉默才是规避风险最好的方式。

    幸而,江湖里的“新闻”层出不穷,只是刊登新闻,竟也够撑足版面。

    但读者的流失不可避免,销量一再受挫,生存空间被压缩到百年来最低点。

    墨家开始缩减开支,动用存款,继而是变卖土地,然后典当古董首饰,日渐捉襟见肘。

    合作好几代的消息来源,渐渐疏远。愿意代发《墨报》的只剩下极少“发什么都无所谓”的大驿站,和《江湖》不到的边陲小驿站。

    父亲开始喝酒,不烂醉,却总微醺。

    “知道什么叫‘苟延残喘’吗?”酒喝多了,父亲便嘻笑,“咱们这就叫‘苟延残喘’。”

    “我看没那么惨吧?好歹算是‘偏安一隅’啊。”

    “哪里还有一隅让咱们偏安,你看看这账,简直是‘命悬一线’啊!”

    兄弟姐妹笑成一团。

    江湖中,已经没有多少人看他们的话。还好,他们能说给彼此听。

    墨家小辈们在家与当铺之间奔走,像工蚁一般忙碌地搬空自己的家时,这场动荡终于波及到根基深厚的世家——江湖的最深处。

    这些世家有自己的领地:一山、一水、一宅,多半入世不深,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与世隔绝,只是十几二十年间,有个别子孙到江湖上闯出名堂,光宗耀祖或曰耀武扬威一番。

    这些子孙多半被认为是“温和知礼、克己为家”的大家公子典范。典范与典范彼此堆叠,抱持家规、严格坚守着既定的秩序规则。

    外人无不艳羡,以为这便是桃花源。无论这江湖如何天翻地覆,那里也能不动如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谁都没有想到,那一张张看似光鲜而节制的皮囊中,涌动着如此磅礴的疯狂——尤其是早已被厘定未来的尺寸,无法沾染继承权的非嫡子们。

    惨剧纷至沓来。手足相残,叔侄相倾。

    多年后,人们才渐渐开始相信,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真的是江湖第一世家那个看上去最温驯无害的小儿子。

    而即便到那时,绝大多数人仍不能明白。

    一如眼下,他们不能明白这风波到底因何而起:《江湖》的主创深藏幕后,除了墨家没有人把它与徐雍相联系——墨家的报道,现在已没有多少人问津,看了,也未必信。毕竟,直到此时,由“徐雍”做的,不过是随大流“正义”地逼走兄长、逼退父亲,“名正言顺”地成为“江湖第一世家”的家长而已。

    处处兵荒马乱。四下人心惶惶。

    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五年一度的武林盟主改选日渐逼近。

    与往届不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次改选。虽然《墨报》劳心费力,半年前便开始做专题,每隔一月发一次预测,但既然《江湖》一字未提,这事就不算存在。

    直到武林盟主改选前三个月。

    随着《江湖》的头版,徐雍成了武林盟主最热门——也几乎是唯一的人选。黑白两道大小门派不约而同地表示支持,一时风头无两。

    看上去,下一届的武林盟主是谁,已经没有悬念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