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不过蓝天深不过海 苦不过码头甜不过奶

下载APP

第五章 高不过蓝天深不过海 苦不过码头甜不过奶

  深圳,本是和香港中英街接壤的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建设速度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似乎比孩子们搭积木还要容易、还要快,所以就有了“深圳速度”。全国各地的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涌入深圳,把一个小小的渔村,挤成了一座中等城市。从表象上看,这里俨然撑开一座大城市的架势,宽阔的马路和鳞次栉比的高楼足以说明这一点。可要说这里的文化、教育,却远远不能适应当地发展的需要。教育依然很落后,学校还不能完全接纳来这里谋求发展的人们的子女入学。文化像初冬水面上刚结起的一层薄冰,稍有撞击便会粉身碎骨。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把不同的文化带到了这里,这里便成了各种文化的大杂烩,似乎很慷慨,坦开胸襟十分乐意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文化,可无论哪种文化,短时间内是很难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秦海浪初来这里,觉得这里的什么都好,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可真正踏上这片向往的土地以后,他的感觉变了,这里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好。他发现,这里的人们生活得特别累,除了一门心思打工挣钱外,即使天塌下来,好像也跟自己无关。他原以为,深圳遍地是黄金,只要你努力拼搏,就会得到一座金山、一座金城。你走在深圳的大街上,看到的是一座座高楼,间或驶过的汽车和稀稀拉拉的行人。由于人们看重金钱,人情世故自然就显得很淡薄。这里宾馆很多,有高档次的,也有低档次的。他知道自己囊中羞涩,就是低档次的他也没有勇气上前打问价格。懒懒散散转了几个小时,夜幕已经降临。他当务之急要解决住宿问题,街道旁边倒是有供游人休息的各种椅子,但他要吸取前几次的教训,担心睡到躺椅上不是被巡警带去审问,就是被市管员罚款。他来到郊外的一块草坪上,铺开长衫,躺了下来。他双手叉到后脑勺上,望着天空,他发现,家乡天高云淡,可这里的云彩很低,低到你跳举手就可以摸到。一团团的白云几乎是擦着头皮快速飞过。

    

    睡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巡警、市管倒是没搔扰,可蚊子成群结队轮番叮咬。虽没有生命危险,但足以让你奇痒难忍。一会儿功夫,身上就被咬起了好多红疙瘩。

    

    总算熬到了天亮,公交车已经出动,但他舍不得花钱,只好徒步向市中心走去。他打算买点宣纸,写几幅书法卖钱,可跑了几条街,没有发现一家字画店。他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从来没见过字画店。他一连又跑了十几家商店,还是没有看到宣纸,却意外地发现了红纸。他一下买了十张,坐在一条小巷的花椅上剪开了剪纸。他怕纸屑撒落,在地上铺了一张红纸,把剪下的纸屑都收集到一起。突然街道的那头窜起一股旋风,直冲他而来,掀翻盛纸屑的红纸,纸屑还是撒落了一地。他赶紧去捡。纸屑像一群奔跑的小企鹅你追我赶随风翻滚,一时很难抓住,很难捡尽。

    

    一个环卫工人正在扫大街,看到此情景,停住扫把,来到他跟前,操着粤语说:“这是你扔的纸屑,罚款二十元。”

    

    这人说什么,其他什么都没听懂,可二十元是听懂了。看那人的表情,肯定是罚款二十元。他说:“我不是正在捡吗?又不是故意的。”

    

    这个环卫工人说:“我不管你故意不故意,反正罚款二十元。这里有规定,随地乱扔纸屑者,罚款二十元。”

    

    他手握剪刀,气愤到了极点,用醋溜普通话大声说:“我不是故意的!”

    

    环卫见他手持剪刀,害怕地说:“你想干什么?”

    

    他说:“我干什么?我打扫还不行吗?”他夺过环卫手中的扫把,把纸屑扫到一块,抓起装到自己兜里。拿上自己的东西,匆匆地离开了此地。那个环卫愣怔地看着他,再没提罚款的事。秦海浪从中得到启示,看来必要的灰气还是应该耍耍,但绝不能耍过头。

    

    秦海浪剪了几十幅剪纸,拿在手里沿街叫卖,过往行人没有一人搭理。他觉得很奇怪,于是问当地人,为何他的剪纸卖不出去。当地人告诉他,深圳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文化底韵不深,没形成艺术品买卖市场,剪纸无人问津是可想而知的。这下他明白了。他改变思路,打算把剪纸卖给工艺品店,一连找了三天,没有找到一家经营艺术品的店铺。看来靠字画、剪纸挣钱在深圳是行不通的,他只好想别的挣钱渠道。仅凭高中课本上学到的那点电子常识是远远不能适应这里需要的。他只好加入卖苦力的行列,当起了一名码头装卸工。早上六点出工,晚上十点收工,一天要干十六个小时,主要是给轮船上装卸货物。装卸工都住在离码头不远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冬天不保温,如睡冰滩,寒气渗骨;夏天不散热,如进烤炉,炙热难耐。秦海浪一闻海腥味就头疼恶心。这里景色倒不错,可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海腥味,让他无处藏身。住到工棚,海腥味倒是闻不见了,可随至而来的是奇臭难忍的脚汗味。如果说香精是香料的精华,那么,工棚脚臭汗臭味绝对是臭味的浓缩,无论谁,在这种浓缩的臭味中腌制上一晚上,肯定会变成一块臭豆腐。他把在这里当装卸工和在家乡劳动相比,觉得当装卸工还不如当农民,苦重且不说,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就让他受不了。他来深圳一是为逃婚,二是为发展,照这样下去,除了能挣点苦力钱外,没有任何前途。他必须马上离开这里。他向码头老大提出辞职,码头老大说:“你干了九天,给你九十元钱。”

    

    他说:“一天工钱不是说五十块吗?”

    

    码头老大说:“这里有个规矩,干活不满半月的,每天发十元,超过半月而不满一月的,每天发二十元,在你刚来的那天,我已经给你交待得清清楚楚。”

    

    他想了想说:“我干活去。”他打算再干上几天,最起码凑够半个月再离开这里。

    

    第十四天头上,秦海浪扛着一箱二百多斤重的货箱从散装货轮舷梯上往下走,刚下罢雨,梯上泥泞,一不小心,脚底一滑,连人带货箱噗通掉进水里。黑洇洇的海水激的他喘不过气来,他挣扎扑腾,呛了几口黑乎乎咸不拉几的脏海水,被同伴们搭救上来。一箱货却慢慢沉入海底。同伴告诉他,货箱掉进海水里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为此码头上专门成立了打捞公司,不求助于他们,二百多斤重的货箱无法打捞。同伴有心也帮不上忙。

    

    货箱掉进海水里,秦海浪以为码头老大会骂他。刚从海水里拉出的他,像落汤鸡一样,愣怔地看着码头老大,做好挨骂的准备。

    

    打捞公司的人,在码头上来回转悠,就盼有货物掉进水里。听说有人扛的货箱沉入海底,立刻前来准备打捞。

    

    自己的装卸工的货箱掉进海里,码头老大一点都不着急。他腆着肚子,从容地拉开肚子下挂着的小包,当众点了五百元交给打捞公司老板。

    

    打捞船载着两名身穿潜水衣的潜水员来到舷梯下。一个潜水员戴好面罩,拿着绳索,像鱼鹰一样,一个扎猛子钻入水中,摸到落水货箱,用绳索捆绑好,把身后绳索的铁钩打开,挂在了捆绑货箱的绳索上,像海豚一样仰头钻出水面,喊了一声:“吊!”打捞船上的另一个潜水员搅动滑轮,随着水流涌动,落水货箱慢慢被拉出水面,拖到船上,送上了岸。

    

    秦海浪一颗担惊受怕的心总算有了着落。至此,码头老大还没有训他。都说干码头这一行的人粗野,他看一点都不粗野,明明货箱掉到了水里,码头老大不但不生气,还主动掏出五百元替他交打捞费。令他十分感动。

    

    码头老大知道刚来这里打工的人没多少钱,一下子让他们拿出五百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主动掏钱交打捞费,垫钱买人心,也不吃亏。

    

    这批货是从日本进口的,货箱上有明确的标识:防震、防水、防潮、易碎。看到这些标识,码头老大眉头紧缩起来,说:“这下麻烦大了。”秦海浪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心想,日本货有啥了不起的。

    

    打开湿漉漉的包装,里面全进了水。这是一只装有一百个石英钟的箱子,每个石英钟单价是二百三十五元,一箱货价值两万三千五百元,再加上五百元的打捞费,共计两万四千元。码头老大平静地对秦海浪说:“你打两万四千元的欠条,这钱我先替你垫着。”

    

    码头老大替秦海浪了结此事,秦海浪求之不得。他如数打了欠条,交给了码头老大。码头老大还是从肚脐下那个小包里掏出两万三千五百元,交给了海关负责赔损的工作人员,办理完相关手续,货箱落水事件才算了结。但他欠码头老大这么多钱,拿什么还呢?就是干上整整一年,不吃不喝,挣得也不够还账。他想干够半个月就走的计划全泡汤了。

    

    赔了钱以后,那箱石英钟就归他所有。一间小小的工棚住十二个人,本来就狭小拥挤,再放上一箱石英钟,大家都有怨言,想卖卖不掉,送人又舍不得,毕竟是他花大价钱买来的。

    

    扳着指头数日子,远比度日如年要漫长得多。秦海浪真后悔来码头当苦力,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已经算计好,在十五个半月中,他是没有自由的,哪里也去不成,索性什么也不想了。从早到晚,一门心思就是干活。装卸工为了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所带来的痛苦,常常以低俗下流的玩笑来解闷,听到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秦海浪连笑都不想笑。他觉得,虽然同在一个码头当苦力,但他跟他们不一样,他会有出头之日的。

    

    有一天,一个楞头同伴骂道:“我说陕北后生,你真是个孬种!”

    

    秦海浪霍地站起,紧攥拳头质问:“你怎么骂人呢?”

    

    楞头说:“我骂你是有根据的。”

    

    他疑惑地问:“什么根据?”

    

    楞头说:“人家给水里掉了一箱货,也是石英钟,才赔了两千五百元,你却赔了两万四千元,不是孬种是什么?”

    

    他惊诧地说:“有这回事?”

    

    楞头说:“不信,你去七号工棚问问,看有没有这回事。如果没有你把我双眼珠子抠出来喂狗。”

    

    秦海浪顾不得跟楞头争辩,赶紧来到七号工棚,一打听,还真有这回事。他指着纸箱问:“这石英钟是谁的?”

    

    一个工友搭腔:“怎么啦?”

    

    他说:“我想看看可以吗?”

    

    工友说:“想看你就看吧。”

    

    经主人允许后,他仔细看包装,同样有“防震、防水、防潮、易碎”的标识,一箱也装一百个,款式一模一样,后面打着英文字母“madeinchina”。他把两箱石英钟加以比对,所不同的是:他的这一箱的外包装是日文标注,而那一箱的外包装是英文标注;他的这一箱是进口的,而那一箱是出口的。他问:“为何出口的补偿就少,而进口的补偿就多。”

    

    工友说:“笨蛋,那是加了海关税。”

    

    他觉得,加了海关税也不至于相差这么大吧。他借了那人一个石英钟,回到工棚打开他这一箱取出一个进行比较,这才发现,他的这个石英钟上也打印着“madeinchina”,他惊呆了,出口和进口的两个石英钟,不但样式一样,而且是同一个厂家的产品。他骂道:“小日本,你也太卑鄙了吧,把中国的产品进口到日本,仅仅换个外包装,又卖回中国,同一件产品,利润却翻了十倍多。”同伴听秦海浪这么一说,都想凑过来看个究竟。秦海浪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想用武力方式战胜中国,中国人坚持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子。如今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小日本又用经济方式侵略中国。”他振振有词地给同伴们讲了一通爱国的大道理。他讲得很激动,同伴们听得很认真,都觉得他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很强的年轻人。

    

    秦海浪想请一天假。码头老大问他为何请假?他把小日本用经济方式掠夺中国的道理讲了一气。他请假一是想去找进日本货的这家公司,让他们赶紧醒悟,不要再上日本人的当了。二是想提醒石英钟生产厂家应立即终止向日本人供货。码头老板哈哈大笑,说:“我说你是傻帽一个,你还不信。你真是一个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啊。整个中国都这样,你一个装卸工能管得过来吗?”

    

    他说:“管一家就会少一份耻辱。”

    

    码头老大说:“该干嘛干嘛去,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他说:“都像你这样,中国人何时能醒悟?”

    

    码头老大说:“你睁开眼好好看看,整个深圳人都在干什么?告诉你,都在为自己挣钱,谁有那闲功夫关注别人的事,除非傻瓜。”

    

    他说:“你怎么能如此愚昧呢?”

    

    码头老大说:“还不知是谁愚昧呢?干好自己的活,挣自己的钱是正道。小子,听我的话,准没错。”

    

    秦海浪听了这样的话,心里很气愤,觉得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像码头老大这样愚昧的人太多。他以发生在码头上两箱石英钟沉水事件说起,写了一篇题为“日本经济入侵正在悄然进行”的文章,旨在揭露日本经济入侵的罪恶行径,唤醒愚昧的国人。

    

    他把这篇文章寄给《深圳日报》编辑部,从投稿的第三天起,他就开始天天买一份《深圳日报》,希望能看到他的文章。当他看完报纸,没有发现他的文章,那种失落的心情真是无法言表。当一觉醒来,太阳从东方升起,他把新的希望又寄托在《深圳日报》上。这样数着日子整整盼了一个月,还是没有见到他的那篇文章。他的稿件如石沉大海,没有丝毫消息。他太失望了,码头老大思想觉悟不高文化素质低下情有可原,可《深圳日报》的编辑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不可能对此类让国人受耻辱的事情置之不理吧。难道说有文化、有修养的编辑跟码头老大的观点是一样的吗?

    

    这件事对秦海浪打击很大,此时,他才真正理解,当年鲁迅先生为何要弃医从文。说心里话,他也想借助文字,以唤起中国人的良知,可《深圳日报》偏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秦海浪并没有死心,他把这篇文章寄给了《延安日报》,希望家乡的报纸能刊登他这篇文章。文章寄出去以后,他就开始找《延安日报》,跑遍了附近的售报亭,没有见到一份《延安日报》。《延安日报》是否登了他的文章,他暂时是无法知道的。

    

    在码头上苦苦挣扎了十五个半月,才得以脱身,他像一个刚出牢狱的囚犯,虽说没挣到一分钱,但身心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拜拜,苦难的码头,拜拜,愚昧的码头老大!

    

    (本章完)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