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爬在井边把模样照 妹妹的心事哥知道
深秋的一天,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秦家川村委会高音喇叭通知,全体村民到村委会开会。
村委会三眼窑里挤满了男女老少。叶红英坐在中间这眼窑洞的掌炕上,面前摆着一张方方正正的炕桌,炕桌上放着麦克风,她的声音通过扩音机,传到村委会院子中间一根电线杆上绑着的两只高音喇叭上。两只喇叭面对着窑洞窗户,坐在村委会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
中间窑洞通过两个过洞,跟左右两边的窑洞相通,虽说左右两边窑洞里的人看不见讲话的人,但感觉还是一个会场。叶红英的声音通过过洞、通过院中的高音喇叭传入两边窑里人们的耳朵中。
叶红英说:“今天利用下雨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个会,主要讲讲‘爱村爱家讲卫生’的事情。先说爱村:每个村民,不能随地大小便。从今天起,猪要圈在圈里,鸡要关在笼里,牛驴拴在槽上或橛子上,村中不能让家禽家畜乱窜。走亲戚或赶集,不许说咱村的坏话,也不许说咱秦家川不好,大家要热爱秦家川,热爱村集体,拥护村委会,执行组织的决定,有不同意见可以当面提,不许背后乱说。有损于集体形象的话不说,有损于集体形象的事不做,只有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劲使到一处,拧成一股绳,才能把咱秦家川的事情办好。”窑洞中响起了一阵掌声。“再说爱家:人不分老幼,性不分男女,都要爱家。无论亲人还是邻里,说话要和气,讲究礼貌用语,不许打人骂人,说具体点就是男人不许打骂女人,丈夫不许打骂妻子,老人不许打骂儿女,大人不许打骂娃娃。要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可以开展健康的娱乐活动,比如下棋、打扑克、抹花花,但决不允许耍输赢,不允许压明宝。每年年终,咱评选十户五好家庭,希望每个家庭都努力争取!”窑洞中又响起了一片掌声。“接下来谈谈讲卫生:先说个人卫生,穿戴无论新旧,一律要整齐干净。要勤洗衣服,勤换衣服。有的村民,穿上一件衣服几个月不洗,人没到跟前,汗腥味直冲。有的村民一年四季不刷牙,不洗脚,一张口臭气熏天,一脱鞋脚汗味扑面。从今往后,每个村民每天都要养成洗脸刷牙的良好习惯。要做到勤理发,勤剪指胛勤洗手,饭前、饭后,便前、便后都要洗。妇女和面之前至少洗两遍,头遍打香皂,二遍用清水冲,这样做出的饭肯定干净。再说家庭卫生,坛坛罐罐要摆放整齐,箱盖上、柜盖上不要乱放东西。要勤擦灰尘勤扫地。给人一种窗明几净温馨整洁的感觉。最好不要在室内吸烟。你们看看眼前这个会场,乌烟瘴气,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我们要逐渐改掉这种不良习惯。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有些人还要吸,关键是认识问题,以后,凡集体场合,尤其是会场上,不许吸烟,大家能做到吗?”
有的回答“能!”有的回答“不能。”
叶红英说:“实在想抽,也不强迫限制,想抽者可以到院子里抽。”
有的村民讽刺说:“叶家坬叶长青抽烟她咋不管,她要能管住自己的亲老子,我就戒烟。”
还有人说:“她的公公秦德贵是个老烟筒,只要能管住她公公也算数。”这些话当然不是当着叶红英面说的,都是门圪■里耍大刀哩,但也说明了一些村民想看她叶红英能不能先把自家人管好。
叶红英含沙射影地批评抽烟人的时候,秦德贵嘴里正翘着斯大林烟锅,不经意地抽着。她的话音未落,会场上笑成一片。她不让在会场抽烟,他公公抽得比谁都凶。如此强烈的反差,才引来了一片哄堂大笑。她只顾讲话,没注意到她公公的举动。她公公秦德贵正在想儿子的事,也不知儿子现在在哪里,是死是活,连个音讯都没有。也没听进去他的儿媳妇在讲什么。看一眼正在讲话的儿媳妇,他心里很满足,很高兴。想起不争气的儿子,他不由得就想抽烟。自从儿子离家出走以后,他抽得就更凶了。都说借酒消愁愁更愁,他是抽烟消愁愁更愁,本来很好的光景,却让儿子搅和得愁成了一疙瘩。儿媳妇说不让在会场上抽烟,他因为想心事,就没听见,媳妇讲媳妇的话,他抽他的烟。大家都在笑他,他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是咋回事。
叶红英忙完公事回家里吃饭,一进家门,见公公正蹲在炕头抽烟。窑洞内弥漫着呛人的旱烟味,呛得她直闭气。她说:“爸,吸烟对身体不好,以后还是少抽点为好。”
秦德贵说:“抽烟也有好处,蚊虫不咬,就连毒蛇见了也躲。”
她问:“为什么?”
他说:“烟锅里有烟锈,身上出烟汗,呛得它们不敢靠近。”她心想,怪不得公公走过来带一股呛人的旱烟味。
她今天在会上讲了,让村民在公众场合不要吸烟,在室内不要吸烟,为何公公蹲在炕头,还要拼命地抽呢?难道他没听见她说的话,刚才她让他少抽烟,他还找出抽烟的好处来为自己辩解。公公一向很支持她,凡是她倡导的,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可直到现在,没见公公对她反对在公共场所抽烟表个态。是他没听见,还是听见了故意装聋作哑。她试探说:“爸,我不让村民在会场上抽烟,你觉得他们能接受吗?”
他反问道:“你啥时候说的?”
她说:“刚才在会上说的呀,您没听见?”
他说:“我没注意。”
她想,既然没听见,不知者不为过,就不能怨公公了。她把会上讲的话又给公公讲了一遍。公公说:“不抽烟好倒是好,就怕大家接受不了。”
她说:“不抽就不抽,这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他说:“抽烟一旦上了瘾,让把它戒掉,那个难活劲儿,没抽过烟的人是感受不到的。”
“戒烟有那么难吗?”
“有。戒烟可难了,我几戒几抽,本来已经戒了,海浪一走,我又抽开了。”
“哦。”这下她才明白过来,公公抽烟,完全是为了解愁。她心疼地说:“只要在自己家里,想抽您就抽吧。”
他说:“既然抽烟对自己没好处,对别人危害更大,我为何还要抽呢?”他决心戒掉抽烟的毛病。
村民们排侃道:“如果老烟筒秦德贵能戒烟,他们都戒。”
还有人说:“即使秦德贵戒了,我们也不戒,这辈子一不会赌博,二不会串门子,就学会抽烟,还让戒掉,一辈子没有一样爱好,让人咋活哩。”
秦德贵在老婆跟前说,只要能支持儿媳妇的工作,别说戒烟,就是让他干什么他都愿意。
海浪妈说:“你说得对,就是咱俩都下地狱,怕也赎不回咱那个现世宝儿在红英跟前犯下的罪。”
海浪妈这么一应合,秦德贵觉得,当务之急,他必须戒烟。戒烟是他对儿媳妇工作的最大支持。红英刚才讲了抽烟的害处,他想给红英当面做个保证,又觉得,为个抽烟,公公当着儿媳妇的面做保证,显得有些轻浮。
红英走了以后,他当着老婆的面,说了一句前些年很流行的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海浪妈没听明白他的话,问:“你要做什么?”
他说:“还能做什么,戒烟啊。”
海浪妈笑着说:“戒烟就说戒烟,还绕什么弯弯。”
他说:“唉,没文化可受哩,连这么流行,这么简单的话都听不懂。”
她说:“你倒有文化,你倒能行,一辈子还不是握老镢把的命。孙悟空再能行,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你再日能,怕也跳不出秦家川这个村。”
他高兴地夸老婆:“你这话说的有水平,有文化。”
她瞅了一眼老汉,忍俊不禁地说:“就爱拿清米汤灌人。”
老两口因戒烟的话题打情骂俏,暂时忘记了儿子离家出走给他们带来的苦恼。她关心地问:“烟瘾犯了,你难活上咋办?”
他说:“那好办,在你脸上亲上几口,烟瘾就过了。”
她说:“都快抱孙子的人了,还说那些没羞没臊的话。”
他长叹一声:“唉,按说明年就可以抱孙子,可这个不争气的现世宝扔下媳妇跑了,还不知甚时候才能抱上孙子。”一说到儿子,老两口开心的笑容不见了,又陷入痛苦的煎熬之中。
秦德贵也是一个血性男人,无论什么事,说到做到,他说不抽烟,立马就戒。他让海浪妈把烟锅锁到箱子里,让老婆监督他戒烟。他找了过年写春联剩下的一绺红纸,不太规范地写上了四个字——无烟家庭。他把这绺红纸像贴春联小贴一样,贴在了门背后显眼的地方,既警示别人,又警告自己,请勿吸烟。贴上这个小贴,聪明人一看就明白是啥意思了。愚笨的人懒的费脑子,你贴你的,他照样抽他的。他又写了两个小贴,一个是“吸烟有害健康”,另一个是“请勿吸烟”。这两个帖贴上以后,来串门的人抽烟的也就少了。有些村民不识字,问帖上写的啥?秦德贵两口子只好做出耐心的解释。有些村民识字不多,不认识“勿”字,秦德贵撕下原来的“请勿吸烟”,又写了一个新帖“请不要吸烟”贴在了墙上。
公公的这些细微举动,让叶红英十分感动。自从她给公公讲了吸烟的害处,她发现公公再没吸一口烟。
会场上,有些爱开玩笑的村民,有的给秦德贵递牡丹牌香烟,有的给秦德贵递有劲的旱烟锅。秦德贵心里有个老主意,再大的诱惑,也动摇不了他戒烟的决心。儿子在媳妇跟前失了威信,他不能在儿媳妇跟前再失威信了。他不能拖儿媳妇的后腿,一定要让红英高兴。
在秦德贵影响下,秦家川许多村民戒了烟。叶红英的政策是:力争不吸烟,吸烟讲文明。公众场合不吸烟,回到家里不吸烟。顽固烟民要吸,就到没人的地方独自去吸吧。
秦家川一带空气清新,污染少,但苍蝇、蚊子、老鼠、臭虫和跳蚤比较多。四害不除,农村的卫生就搞不上去。
首先动员村民灭鼠。充分利用捕鼠夹、捕鼠笼、粘鼠板和灭鼠药等手段消灭老鼠。捕一只老鼠奖励五元。多捕多奖,少捕少奖,不捕不奖。有的村民说:“我不捕,也不想拿这样的奖励。”针对这种人,村集体又做出了补充规定,凡一月捕不到一只老鼠的家户,罚款十元;一年不捕一只老鼠者,罚款一百二十元,这笔罚款用于奖励捕鼠能手。
有人提醒叶红英,请上一个会安土的梦仙,把秦家川四方的土一安,老鼠就会消逝。民间传说,这个办法可灵验呢,但叶红英觉得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叶红英在会上说:“谁要能请来会安土的梦仙,把咱村的老鼠全送走,咱重奖谁。”这话放出去好长时间,就没有一个人敢揽这个差事,指望梦仙安土祛鼠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她借此机会教育村民,这些迷信的说法是决不可信的。
其次叶红英动员全体村民,展开了一场灭蝇运动。灭蝇有两个重点,一是家户窑内,二是茅厕。家户窑内有条件的用昂贵的灭害灵,没有条件的用较便宜的敌敌畏。茅厕可用生石灰灭蝇灭蛆,也可撒六六粉。茅坑统一加盖,严防幼蝇滋生。
第三是灭蚊。灭蚊真好比高射炮打蚊子,有劲无法使。叶红英派村委会干部,分头到村前村后查看,哪里有臭水沟、污水坑就治理哪里。通过半个月的集体行动,疏通了三条臭水沟,填埋了九个污水坑,清理了孑孓赖依生存的环境,从源头制止了蚊子的滋生繁殖。
叶红英问公公,除了臭水沟、污水坑滋生蚊子外,还哪里滋生蚊子。
秦德贵告诉她,陕北的蠓子分两种,一种是长腿蠓子,另一种是个头小翅膀大的小蠓子。前一种生长在臭水沟臭水坑里,后一种生长在榆树上。榆树叶子上生起的黄疙瘩里就是小蠓子的老窝。蠓子从榆树叶上生起,长大以后,咬开黄疙瘩,飞出来咬人。别看它个小,咬上人像针刺上一样,可难受哩。
叶红英来到村前一棵老榆树下,发现榆树叶上果真有许多黄疙瘩。她摘了一片树叶,掐开黄疙瘩,里边确实有蠓子的幼虫。农村除了枣树、桃树、杏树、槐树,怕就数榆树最多,这一树一树的黄疙瘩,一旦破茧而出,就是数以万计的蠓子。她让村上买了一架喷雾器,给村前村后以及靠近村庄的榆树上都喷洒了农药。有的村民赞成她这样做,也有个别村民说她纯粹是胡日鬼哩,榆树上不开花不结果喷洒农药,不是把钱往沟滩里撂哩。无论别人怎么议论,叶红英灭蚊子的决心不动摇。
第四是灭臭虫、跳蚤。臭虫、跳蚤在农村很普遍,马、牛、羊、猪、狗身上都有。叶红英在镇兽医站买了一些杀虫药,稀释以后用喷雾器喷洒在牛圈、驴圈、羊圈、猪圈和鸡窝里。
村民都夸叶红英爱干净,生在农村比城里人都讲卫生。不但自己讲,还带领大家讲。在她的带领下,秦家川来了一次卫生大革命,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讲卫生的群众运动。
讲卫生的条条框框说了那么多,村民哪能记住。叶红英把这些条条框框整理了一下,形成一个《卫生公约》,印发到各家各户,让每个村民务必遵照执行。有些村民自觉遵守卫生公约,有些村民自觉性较差,贴上卫生公约连看都不看一眼,还有的村民倒是想看,却认不得字。
秦家川七个村干部,每人负责检查八家,对卫生较好的九家免查,对卫生条件差的十三家进行重点督查。对不认字的家户,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村干部反映,多数家户都能按卫生公约办事,有六户家庭好说歹说他们就是不按卫生公约办事。叶红英把卫生较差的六家人全部叫到村委会,给他们发了“卫生督查”红袖章,让他们去检查其他家户的卫生。这六家人一下子忙了起来,有的背公约,有的拿上不理解的条款请教别人。他们要检查别人,首先自己得做好。在检查别人之前,逐条逐项进行对照,看自己是否都做到了。这一招真管用,六家脏、乱、差的问题通过他们检查别人的方式得到了彻底解决。
叶红英深深体会到,农村卫生要搞好,坚持最重要。何时爱村爱家讲卫生运动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不用她再费心了。目前不强制抓还是不行的,要改变多年以来形成的陋习,真比脱胎换骨还难。她把村里学生娃娃动员起来,组织少年儿童卫生督查小分队,利用节假日、星期天时间,深入家户进行督促检查。娃娃们戴上“卫生督查”红袖章,检查得非常认真。每学期,村集体对学生配合村上检查卫生都要进行表彰奖励,并建议学校在大会上给予表扬奖励,大大调动了学生娃娃的积极性,既给他们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场所,又使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都夸叶主任的点子稠、办法多。在她的领导下,大人娃娃都能派上用场。
(本章完)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