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时来运转

下载APP

第五章 时来运转

  那边的御膳房得知这消息,都觉得宁儿是走了大运了。

    

    当今王上是孝子一枚,那太后宫中自是宫中最好的去处了。

    

    太后为人慈祥,宫中人人以去太后宫中当差为最大的心愿。

    

    宁儿心中也是暗中欢喜,原因却是可以有机会去打听自己的身世了。

    

    初见太后,宁儿还是心中有些忐忑。

    

    在宫中数年,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见到如此尊贵之人,偷眼望去,只看太后面目慈祥,手持念珠,并无半点龙钟之态。

    

    与桂嫔姆妈相比,她健康且富态,一身贵气。

    

    太后语气温和,问过宁儿的年龄后,赞了句:“这么个俊俏的小娃儿,真是了不得,有这么好的手艺!”

    

    来到太后宫中安顿好,不过数日,宁儿便喜欢上这里了。

    

    宫内上下一团和气,有一种家人般的氛围。

    

    但福宁宫比道馆那是奢华多了,宫中的园子里种满了奇花异草,争奇斗艳。

    

    空了的时候,宁儿常会流连其中,仿若置身仙界之中。

    

    平日里,除了制作不同的糕点供太后品尝外,她也会偶尔做几道小菜,倒是颇得太后的欢喜。

    

    这一日,太后午睡醒来,喝了宁儿的清风玉露汤,颇为欢喜,令她来跟前伺候着。

    

    宁儿在一旁候着,太后问道:“你这手艺打哪学的啊?”

    

    “回禀太后,这是我姑母教我的。”宁儿忙跪下回道。

    

    “哦?你姑母你可是宫中人?”太后询问道。

    

    “是!”宁儿回道,“姑母是清心道馆的张嬷嬷。”

    

    “清心道馆?”太后的声音迟缓了下来,好一会儿,抬头问道:“那里可是前朝桂嫔静修之处?”

    

    “正是!”宁儿的鼻头酸酸的,似乎戳中了心中的痛处。

    

    “那桂嫔可还安好?”太后语气中似有一些些欢喜。

    

    一听这话,宁儿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桂嫔姆妈独居道馆,离世近一年了,太后居高位,却并不知晓。

    

    “桂嫔姆妈……已经去世了!”宁儿强压住泪水,回道。

    

    “阿弥陀佛!”太后口中念叨着,“桂嫔生性淡泊人事,一生清心寡欲,为人善良,定可去那无妄之地!”

    

    顿时,宁儿的回忆仿佛打开了闸门,在道馆的日子历历在目。

    

    桂嫔姆妈的音容笑貌仿若又近在眼前,想及如此,宁儿悲从心起,泪水如决了堤似的,更是汹涌。

    

    此时姑母的“在宫中不可轻易表露声色”的叮嘱也被抛到脑后,这些时日宁儿也会常想起道馆快乐的时光,虽不及这里的雍容华贵,却有着三位姆妈的全心关爱。

    

    太后看到宁儿如此悲伤,将她唤到身边,轻抚了下她的发髻,柔声说到:“桂嫔仙逝也是她的造化,免受这人世悲苦。你这孩子在那陪她数载,也是缘份!能来哀家这做吃食,怕也是她冥冥中安排吧!”

    

    宁儿一时恍惚,竟觉得此时在眼前是那温柔满脸的桂嫔姆妈了。

    

    自那次谈话后,太后对宁儿的关心又多了几分。

    

    宁儿的乖巧和谦卑为她也避去了不少嫉妒和嘲讽。

    

    没多久,太后便将她调到身边做近身侍女,并让她最贴心的吴嬷嬷亲自□□宁儿。

    

    宁儿素来聪慧,再有以前姑母的悉心教导时打下的基础,自是事事办的圆满妥帖,颇得吴嬷嬷欢心。

    

    这日,太后刚用过早膳,就听宫中太监来报:“太子殿下求见!”

    

    “快快快,让我孙儿进来!”太后欢喜的不行,急急的回道。

    

    话音未落,便见一翩翩少年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正在一旁伺候的宁儿心中一惊:“这不正是那两次与慎王爷在河边论剑的王公少爷?原来他竟是当今太子!”

    

    偷眼看去,只见太子较去年河堤所见,似乎又长高了些,人也壮实了许多。

    

    太后将太子唤到身边,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个不停,眼中满是关怀和开心,开口问道:“这次你父王安排你去江南处理的差事可曾办好?”

    

    太子答道:“回祖母,已经处理好了。我刚去回禀了父王就来您这儿了。”

    

    “好好好!我家宗儿果然能干!”太后开心的笑了起来,顺手拿起桌旁的桂花糕,递到太子手中:“我这宫中最好的不过就是这些个糕点吃食,你在别处尝不到的。”

    

    “哦?”太子接过后塞进口中,咬了一小口。

    

    一旁的宁儿虽是对自己的手艺颇为自信,可也很想看看是否太子也认可。

    

    对自己的成果的肯定,可是每一位辛勤付出的人的祈盼。

    

    “嗯,果然不错!”太子点头赞道,“这桂花糕香糯可口,孙儿也是第一次吃到呢!”

    

    太后一听更是高兴,拍拍太子的手说:“你现在回京了,有空就来看看哀家,我这的糕点花样多,自是让你日日尝鲜的!”

    

    “好好!”太子连声应道,一边把糕点放进口中。

    

    见到糕点得到太子的认可,宁儿也很开心。

    

    太子走后,太后告诉宁儿自今日起,每天都做一样新鲜的糕点,特别是千层米糕,要多花心思。

    

    下来后,吴嬷嬷也上前叮嘱:“这太子可是太后的心头宝,你要上心做好米糕。”

    

    宁儿连声应允,好奇的问道:“这太子怎么都不见皇后就先来看太后了?”

    

    “太子自小由太后一手抚养长大,感情自是不同。再那皇后娘娘是额娘,并非母妃,也是生疏。”吴嬷嬷说道。

    

    宁儿点头不再多问,开始慢慢寻思如何和吴嬷嬷打听十六年前的宫中旧事,今日太子来访,正有了话头,后面再提那些个宫中旧事,也不会被吴嬷嬷怀疑了。

    

    “那我的桂嫔姆妈的事,您和我说说吧!”宁儿接着问道。

    

    吴嬷嬷抬眼望向远方,似乎是要把那久远的回忆拉回来。

    

    原来桂嫔姆妈和贤淑太后是同一年入宫,感情甚好。桂嫔清雅脱俗,淑嫔俏皮可爱,但桂嫔一直无所出,而淑嫔相继诞下三阿哥和五公主,荣登贵妃之位。

    

    “那我桂嫔姆妈为何居住在道馆?”宁儿好奇的问道。

    

    “是因为她救过当今王上。”吴嬷嬷说道:“贤淑太后当年生了王上后,一直卧床,王上自幼孱弱,后宫人无不是攀高踩低,都以为王上难以久活。只有桂嫔时常来探望,送些药材食物,并请了太医多次诊治,这才救回母子两人的性命。当年桂嫔的相助,便是种下了善因。”

    

    看吴嬷嬷打开了话匣子,宁儿接着问道:“那十六年前,我被姑母带入宫中时,桂嫔姆妈已在道馆了。”

    

    “桂嫔喜静,先王仙逝,当今王上念其慈悲,没有送去宫外,而是安置在道馆,预为其养老送终,以表感恩之情。”吴嬷嬷叹口气:“只是她去世之事却并无人来报,相必贤淑太后和王上也并不知晓。”

    

    宁儿一听,眼圈又红了,强忍泪水说道:“桂嫔姆妈病卧榻前,连太医都不愿惊动,离去时也一再叮嘱不可叨扰前朝。所以也只是数人知晓罢了。”

    

    吴嬷嬷摇头叹气道:“桂嫔却是因这等心思,才能在后宫中安度余生,得享善终,也免去了许多烦恼啊!”

    

    宁儿又似乎看到桂嫔姆妈恬静的面庞和叮嘱的言语:“在这宫中,若不知晓自己身世,定会有千万麻烦。”

    

    “我们宁儿虽不是国色天香,却清纯可爱,这宫中是非多,若不知身世,只怕会有诸多劫数。”这也是姑母临行时一再说道的。

    

    宁儿并不知姑母言语中所提劫数到底是什么,但在这宫中,若能找到自己生父生母,也算了却桂嫔姆妈和自己的心愿吧。

    

    自这次交谈后,宁儿与吴嬷嬷愈发亲近,宁儿更是尽心尽力照顾太后,甚得太后欢心,这太后宫中上上下下对宁儿也越发客气些。

    

    宁儿性子随和,并不因太后宠爱而骄横跋扈,仍是低调处事,客气待人。

    

    宫中人都愿与她相处交谈,这也让宁儿多了好些打探消息的来源。

    

    诸如现今王上的后宫佳丽如何争锋吃醋,哪一宫娘娘又有喜了,哪一宫又失宠了。

    

    那一日,宁儿竟无意中听说永昌宫的梅妃孩子竟没有保住,流产了,宫中伺候的一干人等都受了株连和责罚,那主厨的当场就被拖出去问斩了。

    

    梅妃受此打击,人也似乎几近疯癫了。

    

    宁儿不禁暗自庆幸来到太后宫中,若还在永昌宫中,恐怕这次就是自己掉脑袋了。

    

    想到这里,她缩了缩脖子,似乎感觉到一股凉意。

    

    如此看来这宫中人事物太为复杂,如何能探听到自己身世,她心中也没了主意。

    

    但是在和众人们交谈时,她蓄意打听过,宫中和她一年出生的并无王子或公主,确实如姑母所言,王上的嫔妃在十六年前并无所出。

    

    关于她的身世,桂嫔姆妈和两位嬷嬷一直放在心上,但这么多年也没有具体可靠的讯息。

    

    不久前,当今王上来向太后请安,恰好宁儿遇着了。

    

    看到一脸和煦微笑的的王上端坐在堂前,心中也曾猜想他是否是自己生父?

    

    宁儿这段时间听了不少讯息,也在猜想会否自己是宫女所出?

    

    但如若宫女怀有龙嗣,定会借此一日冲天,断然不会偷偷生出来。

    

    更何况,遗弃龙子那可不是一般的罪过。

    

    即便确是如此,按照这宫中规矩,宫女满年岁即可出宫嫁人,这过往人如何得晓?

    

    她也是长了心思,常会和吴嬷嬷唠家常,伺机打听些陈年往事,希望能在其中探得些蛛丝马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